近年来,通过不断开拓创新、多项举措发力,逐步形成“人才回乡、智力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移、项目回迁”的良好态势——
“吕梁的发展,就像这黄土高原上的山丹丹花,只要肯扎根,就一定能绽放得更艳。”郝帅,一位在美国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的才俊,在谈及自己在家乡的创业经历时深情地说道。
远赴美国攻读计算机博士后,郝帅毅然放弃了海外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成立了山西盛霖集团,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新能源、电商及传媒文旅四大板块,为家乡搭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舞台”。
近年来,吕梁市高度重视人才回归与引进工作,大力引导各级各部门牢系乡情“纽带”,开拓创新,多措并举,逐步形成“人才回乡、智力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移、项目回迁”的良好态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天太热,牛不吃草怎么办?”
——新农人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天气热到牛不吃草怎么办?”“给牛搬家记”“偷偷卖牛记”……100多条聚焦乡村振兴主题的视频,展示着新时代农村的岁月静好。
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的“00后”耿佩佩,将创业方向瞄准电商直播和高科技养殖。2022年大学毕业后,她返回家乡中阳县弓阳村,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累计发布300余条乡村题材短视频,吸引了30多万粉丝。在她的带领下,弓阳村从东北引进58头优质种公牛,3年内改良了500多头牛,显著提升了农户的养殖效益,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双重红火”。
在吕梁,像耿佩佩这样回归乡村、扎根沃土的年轻人正不断涌现,成为振兴乡村的生力军。
离石区信义镇永红村“80后”退伍军人梁永永,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如今,永红村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000元。
真金白银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高端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
“了解到家乡如此有诚意的招才引智政策,我非常激动,当场就决定填写工作岗位志愿。”吕梁文水籍博士韩俊说,“吕梁市的政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安家费、生活补助和科研经费,还为我们建立了工作室。”
近年来,吕梁市坚持以真金白银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该市大幅提高了生活补助、住房补贴发放标准。针对转型发展、能源革命、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的紧缺,该市将安家费发放标准由25万元、30万元分别提高至45万元、50万元。截至目前,吕梁市已累计发放安家费、生活补助、住房补贴等经费3618.9万元。对34个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给予808.5万元支持经费,对17个校地合作产业科技引导专项,给予2870万元支持经费。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不仅吸引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更有力推动着吕梁市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与低碳化学博士工作室立足全市“985”重点产业发展所需,对标企业技术瓶颈和创新需求,为16家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生殖医学工作室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应用试验,帮助山西省汾阳医院通过省卫健委关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校验评审,填补了吕梁地区在试管婴儿技术领域的空白……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灵活的人才使用方式见证家门口的幸福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顶级专家!”吕梁市民刘先生感慨道。
7月22日,记者在吕梁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吕梁市中医院看到,许多患者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来自11个科室的22名在外吕梁籍医学专家回乡出诊,3小时内接诊200余人次。他们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打通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通道。
不仅如此,吕梁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桑梓联盟”大会,更是让83名在外医学专家返乡开展学术交流、健康义诊等活动。他们以实际行动反哺家乡,让吕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吕梁市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立足实际、深化改革,研究制定《关于建立医疗卫生桑梓联盟的实施办法(试行)》,支持各级医疗机构通过组建专家智库、特聘副院长、选聘学科带头人等方式,柔性引进在外医学专家,加快本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以引育一体、内外联动、双向交流、共赢共进的合作模式,为吕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人才已来,未来已来。当万千人才从四面八方涌向吕梁,当每个闪亮的梦想都在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吕梁也在无数人才的助力下,实现着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全明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