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湘峪古堡:明代古堡的历史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3-12-26 10:00 浏览量:108



“早就听说过这个古堡,这次避开旅游高峰,自驾来到这里旅游,了却了多年的一桩心愿。没想到,它美得超乎我的想象,像极了一幅油画。”12月9日,来自江苏的汤先生站在湘峪村的护城河桥上,一边按着相机快门,一边发自内心地赞叹。


汤先生盛赞的地方,就是依山而建的湘峪古堡。这里有高大宏伟的城楼,长长的堡墙上蜂窝状的藏兵洞一字排开,古民居错落有致,被誉为“中国北方乡村第一明代古堡”。


置身古堡品味历史厚重


湘峪古堡位于沁水县郑村镇湘峪村。古堡沿河而建,千余米长的城墙将村落包裹得严严实实,城墙与城内房屋上的拱形窗孔密密麻麻犹如蜂窝,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为“蜂窝城”。


湘峪古堡是明代后期户部尚书孙居相、右副都御史孙鼎相兄弟的故居,是孙氏家族为抵御流寇土匪所建。城堡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历时20年修建完成。这座昔日规模宏大的蜂窝式古堡隐藏在沁水县郑村镇的山峦之中,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50米,总占地面积大约有3.25万平方米,采用中国古典城池的“内城外城”模式建造,内部街道、巷道分布有序。



在古堡内漫步,游客可以看到规模不同的宅院建筑,如三都堂、帅府、大小男院等。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明朝古堡内居民的生活景象。此外,古堡内还有寺庙、祠堂、书院等公共设施,为古堡增添了不少历史文化气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古堡独特的蜂窝式建筑风格。古堡由灰黑色砖石和土木材料堆砌而成,高耸厚重的城墙高达10米以上,最高处足有20米。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峪古堡是我国城堡建筑史上的奇迹。游客通过探索湘峪古堡,不仅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古城的魅力,还能了解到湘峪人民的文化智慧。



历经风雨彰显独特魅力


今年国庆假期,来自河南郑州的金先生跟随旅游团来到湘峪古堡参观后,被深深震撼。金先生是出了名的古建筑迷,11月初,他又带着几个喜欢古建筑的朋友专程来到古堡考察。


“我们就是喜欢湘峪村的宁静与祥和,漫步在古堡街巷,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仿佛穿越回那古老的时光……”金先生侃侃而谈。


历经400多年风雨洗礼,如今湘峪古堡69处院落依然静静矗立,与环绕几百年的护城河相映生辉,彰显着古堡无穷的魅力。


湘峪古堡见证了明朝晋城地区的鼎盛时期,这里曾是山西南部极为繁华的区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这些宏伟的建筑,记录了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是研究中国传统居住形态和地方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湘峪古堡的藏兵洞将防御工事、兵营、军需仓库等功能合为一体,这种极富创造力的设计和优良的建筑质量,成为冷兵器时代防御工事的杰出典范。


古代城堡的大门上方均有匾牌,但湘峪古堡的门匾却镶嵌在石墙内,这在山西古堡建筑中显得与众不同。此外,湘峪古堡大量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艺术成就,雕花窗格、垂柱飞檐、彩绘图案,彰显着当时修建者的智慧和审美。



文旅融合引领经济发展


沁河流域是我省三大古村落聚集区之一,仅晋城市域内现存古村落就有31个。早在2013年9月,湘峪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被列为全国范围内选取的6处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成为开展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工作的试点。


为了加强古堡保护开发工作,晋城市先后印发了《湘峪古堡保护利用规划》《晋城市太行古堡群保护条例》。同时,沁水县积极组织专业团队编制规划古堡院落本体修缮方案,累计投入资金约3亿元,完成了古城内房屋产权回收,修缮代表性院落24个,完成军事防御文化、民俗生活文化等八大文化主题院落综合展示利用。古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为其活化利用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近年来,在发展休闲旅游的同时,沁水县还积极深挖文化底蕴,在湘峪古堡连续举办了22期国学大讲堂。值得一提的是,湘峪古堡被中国侨联确定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央视《乡约》等栏目也把湘峪古堡作为节目取景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今年3月11日,沁水县文化旅游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山西鹏飞集团举行联合开发湘峪古堡景区签约仪式。双方深挖文化底蕴,完善配套设施,运用市场思维,提升景区档次,增强旅游体验,将湘峪古堡打造成为一座旅游名堡、开放名堡。


随着湘皇旅游公路的贯通以及沁河生态经济带和太行一号示范带的大力推进,古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湘峪古堡为核心,带动邻近窦庄、郭壁、赵树理故居的加快开发,将形成古堡旅游经济新燃点。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