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介休市张壁古堡内,仍有不少游客徜徉其中,或体验“礼射”,或研究星象文化,或探秘军事地道,或体验琉璃工艺,古堡内的18间高端民宿常常一房难求。
张壁古堡集军事、农耕、宗教、民俗等历史文化内涵于一体,是一座神秘的千年古堡,拥有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吸引着各地游客走进来、住下来、慢下来,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千年古堡的前世今生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世界遗产级的珍稀历史文化遗存。著名文化保护学者冯骥才称赞古堡是“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
张壁古堡有“中华星象第一村”的美名,规划布局对应天上星宿,堡内外至今仍能找到30余处星象对应物。因古堡南北两个堡门分别对应天上的张宿和壁宿,“张壁”村名因此而来。张壁古堡地道长达万米,呈三层网状结构,内部错综复杂、机关重重。上层有暂寄马匹的马厩、指挥窑、将军窑等,中层有藏兵洞、俘虏窑、粮仓等,下层有行走通道、排水设施等,有通风通信孔、窥探孔等纵向孔洞贯穿上下,融生活功能与战争功能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张壁古堡地道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久、长度最长、功能最全的古地道之一。
张壁古堡两通保存完好的孔雀蓝琉璃碑非常吸人眼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处明代琉璃碑,虽有400多年历史,却仍然熠熠生辉。如今,张壁古堡新增了琉璃工坊及琉璃展厅,在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同时,还可以让游客体验琉璃制作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众多青年游客慕名而来,在古堡中心那棵粗壮的槐抱柳前,通过系红绳、挂同心锁的方式,祈祷美好姻缘。为满足游客打卡拍照的需求,古堡还提供贴心的服务,在景区中张贴温馨提示,让游客可以快速找到最佳拍照位置。
“活化”历史文化遗存
据介绍,山西凯嘉能源集团接手开发张壁古堡之前,当地村民对传统文化和遗存缺乏保护意识,村庄缺少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为更好地保护张壁古堡,使之能够真实、完整地传承下来,自2009年开始,该集团提出了“突出古军堡,复兴古村落,营造原生态”的主旨和“先迁出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历史遗存,再请回来就业和引入业态活化古堡”的保护开发路线,斥资2亿多元在堡外建设张壁新村社区,让堡内的原住民搬迁至新村居住,从根本上减轻古堡所面临的生态压力与居住性破坏,实现古堡生态及文物的良性修复。
近年来,张壁古堡内先后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高端民宿、特色餐饮、文化体验园,改造了堡内排水、管网、消防、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修复了西方圣境殿、二郎庙、三大士殿、二郎庙等国保庙宇和地道、文物院落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以及部分民居建筑及街巷系统。
可以说,古堡内旅游基础设施、要素配套完善,旅游管理服务、游览安全防护、文化研究发掘等均实现了质的飞跃,集观光游览、生态体验和餐饮购物于一体,具备50万人的年接待能力,实现了文物保护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良性结合。
如今,游客走在由红石铺就的街道上,沉浸式体验穿越时空的曼妙,街巷深处藏着更小的巷子,小巷子尽头还能找到更加隐蔽的宅院,古香古色的雕花石砌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
“文化+”成为古堡“流量”新引擎
近年来,在景区核心文化传承方面,张壁古堡吸收地域文化元素,不断充实文化业态,将传统弓箭、干调秧歌、皮影木偶、琉璃烧造等非遗文化打造成为景区传统活跃项目;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创立影视基地,成为《一九四二》《于成龙》等多部影视剧的取景拍摄地;开展“地道中国年”春节系列活动、全国少林禅弓传统弓射箭比赛、汉服旅游节、围棋大赛等活动。
在“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下,张壁古堡结合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体育旅游项目上大放异彩。其中,竞赛型体育旅游项目有少林禅弓传统射箭比赛、中国女子围棋甲级联赛、“张壁古堡杯”市县围棋赛等;休闲型体育旅游有万米古军事地道体验游、武庄挽弓全民健身活动、八段锦全民健身运动等。可以说,一系列特色项目逐渐成为张壁古堡景区特有的优质文旅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张壁古堡将体育项目与研学旅游相结合,开发出中小学生研学游,形成古堡特色课程体系,如禅弓礼射、地道寻宝、无线电通讯等。据统计,5年来,研学项目共接待来自港、澳、台及内地的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特色研学旅游目的地”……面对张壁古堡身上的诸多“标签”,山西凯嘉张壁古堡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路杨表示:“未来,张壁古堡将继续围绕‘古军事’核心文化,培育更多旅游新业态,向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目标迈进。”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