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洪洞县南营村—尧都界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现场。 本报记者 张剑雯 摄
“这个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滩槽整治、堤防升级改造,目的是提升汾河洪洞段的防洪能力,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7月30日,洪洞县水利局河湖股负责人李虎正在给“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工程新闻媒体行记者介绍汾河洪洞县南营村—尧都界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进展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汾河如同镶了绿边的银色缎带向远方延伸,汾河水缓缓流淌,河岸两边绿草茂密,河对岸的挖掘机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
据了解,汾河洪洞县南营村—尧都界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范围北起洪洞县南营村,南至尧都界,治理长度13.9公里。该工程连接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临汾市尧都区吴村汾河湿地。届时,这里将成为连接两个湿地之间的一道美丽的生态绿化带。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顶路升级改造20.3公里;沿堤泵站改造9处;新建蓄水坝2座;主槽防护15.4公里;堤防内外边坡放缓绿化面积77.2公顷;滩面绿化面积190.6公顷。
记者在已建好的护坡上看到,脚下蜂窝状的石笼网一片片铺开,将石块牢牢固定在主槽护坡上,“这叫格网石笼,全程大约铺设了22公里。格网石笼由钢丝编织而成,在土坡上进行贴坡式防护。当水流冲刷护坡时,大石块间的空隙为水流动创造了条件,提高了防冲刷能力。这种结构还能固土定沙,减少因河水流动带走的泥沙,保护水环境。”李虎说,扩坡加固工程完工后,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生态绿化。
据悉,洪洞县“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共有省级项目8个,估算投资约12.68亿元,包括洪洞县建成区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洪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项目、洪洞县洪安涧河综合治理项目、洪洞县再生水厂建设项目、汾河洪洞县南营村—尧都界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
今年以来,洪洞县锚定工程目标任务,加快项目建设,从体制机制建设、强化依法治水、注重落地见效三方面入手,切实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提速增效,真正让汾河洪洞段生态保护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张剑雯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