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晋中2月1日讯(记者 郝光明)1月28日,国家文旅部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全国共5家单位入选。其中,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榜上有名,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单位。
2010年,国家首批批准设立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晋中市全域划入。同时成立了保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组建独立管理机构“晋中市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中心”。12年来,该市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聚焦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晋商文化两大主题,高站位谋划布局,高规格组织实施,高投入保障落实,如期完成了建设目标,展现出晋中文化生态的新魅力。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进过程中,晋中市多措并举,夯实自然基础、人文基础、非遗常态保护基础措施。据悉,该市累计建成国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40处,全市39个酒(醋)酿造技艺、108个传统饮食技艺、131个传统医药所需道地药材依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在夯实人文基础方面,实施以平遥古城、晋商大院为龙头的千处“五古”文物整修工程,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1处、中国传统村落77处,成绩斐然。同时,全力推进非遗常态保护工作,非遗代表性项目由创建之初的50项增至929项,平遥推光漆器髹饰、鑫炳记太谷饼传统制作等10项传统技艺入列首批《山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