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山西铸造“耀”津门

发布时间:2025-05-21 08:56 浏览量:2

在2025年山西品牌中华行(铸造专场)活动中,山西铸造产品受到观展者的关注。本报记者 姚凡 摄 


5月的天津,海风轻拂,渤海之滨的这座城市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以下简称“铸博会”)在此举行,而2025年山西品牌中华行(铸造专场)活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场铸造行业的盛会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走进山西展区,仿佛踏入了一个铸造的梦幻世界。蓝白相间的企业展台错落有致,宛如海天相接处的一抹亮色。各参展企业的主打产品整齐地摆放在展台上,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着金属独有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山西铸造行业的辉煌与荣耀。


“我在铸博会上认真地看了一遍,感觉还是山西展区的产品好,外观设计清新大气,让人一眼就看到了山西铸造企业的实力。”上柴动力海安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王胜会连连夸赞。


在山西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他们有的驻足凝视,仔细端详着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有的与参展企业的工作人员热情交流,咨询产品的性能;有的拿出手机,互加微信。此刻的展区已经成为热闹非凡的贸易洽谈区,一次次精准的对接,让山西铸造业精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山西三联顺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张勇站在自家的展台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告诉记者:“这次展会我们带来了单缸缸盖、直列六缸体、蠕铁缸盖等产品。其中,蠕铁缸盖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在国内铸造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今年新研发的单缸缸盖,一经问世,就收到了1000套海外订单。”


“近年来,我们参加了多次展会,接触到了目前最新的产品和技术。通过学习和借鉴,有效改进了产品性能,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了解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原材料,这对我们更新材料、降低成本、寻求新商机都有积极的作用。”张勇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在山西鑫瑞达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展台前,该公司销售总监寇双虎正热情地向观展者介绍企业产品:“破碎壁是圆锥破碎机的关键部件,必须具有高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开发和制造了专门为不同型号的破碎设备设计的替换部件。这些组件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和优良的操作特性,有效地提高了破碎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寇双虎的专业讲解,让观展者对企业的产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寇双虎告诉记者,公司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0余年来,产能每年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产品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地。


山西荣盛玛钢铸造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于华则向记者介绍了企业在玛钢管件领域的创新成果。玛钢管件一般用于油、气、水等各种管路连接,以前的玛钢管件存在一定的缺陷,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发生变形,管件内部容易松动,从而发生漏水、漏气的情况。现在通过产品改进,公司生产出了衬塑管件,其卫生性能指标不仅达到国家标准,而且衬层硬度高、耐冲击性强,杜绝了泄露的情况,外涂内衬管件还可根据施工标准调制颜色。


山西铸造行业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优势。省铸造行业协会会长王录才介绍,山西铸造业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全省铸造企业1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余家,铸造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资源禀赋方面,我省铝矿、镁矿、铁矿储量均位居全国前三,充足的电力供应为铸造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产业优势明显,目前已经有8个专业铸造园区。以太谷玛钢专业镇为例,拥有各类铸造企业112家,玛钢管件占全国市场2/3以上,电力金具占全国市场4/5。


面对当前我国铸造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国铸造协会副秘书长吴仁贵表示,山西铸造业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的跨越,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创新驱动,依托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科研资源,提升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深化绿色转型,推广短流程铸造、余热回收等技术,擦亮“国家级绿色铸造示范基地”招牌;强化产业链协同,以专业镇为核心,完善上下游配套,构建“材料—铸造—加工—服务”全产业链生态;拓展国际市场,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发挥山西铸件性价比优势,扩大欧美、中东、东南亚市场份额。


今天的山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铸造产业振兴。2025年山西品牌中华行(铸造专场)活动,既是成果展示的窗口,更是合作共赢的平台。在山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铸造行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报记者 姚凡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