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招招促就业 殷殷为民情

发布时间:2024-01-31 09:05 浏览量:1

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566人,完成率125.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714人,完成率114.28%;失业人员再就业27388人,完成率124.49%。岁末年初,盘点大同市去年的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


2023年,该市始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劳务输出市场建设、为企业抒忧解困等方面集中发力,有效推动了各类群体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用“实招”打造优质劳务输出基地 2023年12月18日,大同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欢送仪式,多名身披大红花的青年代表身穿崭新的制服,即将踏上前往北京的高铁,履行北京市通州人民法院安检、治安等岗位职责。 “孩子一直想去外地工作,通过‘大同就业抖音号’找到了一份有五险、管吃住的工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不仅为孩子购置了生活用品,还有送站服务,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贴心。”25岁的赴京青年刘宁的妈妈说。 去年以来,大同市努力打造京津冀优质劳务输出基地,不断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立足市情实际,相继设立了驻京津冀劳务就业服务总站、驻天津劳务就业服务站,为大同市输送劳务到京津两地创造了条件。目前,两个站点已为该市劳务人员提供北京通州法院、天津中海油、泰达集团等30多家单位近600个优质就业岗位。 “两年前,北京开放大学与天镇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千人培养计划’。围绕教育帮扶等,通过校地合作方式开拓发展空间,帮助天镇保姆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极大提升了天镇家政服务管理人员和从业者的职业化水平。”天镇保姆培训基地负责人李春表示。出“硬招”为企业排忧解难 近年来,大同市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全面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之举,聚焦“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围绕“四步走”战略目标,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行业标准制定、龙头企业带动等“五轮驱动”,不断叫响“云中声谷”产业品牌,着力打造京津冀数据和算力服务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大同市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交流对接平台优势,紧盯“四大赛道”“十大平台”以及驻大同央企、国企等用工需求,挖掘优质岗位资源。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大同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及时组织行业性、区域性专场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去年12月8日,京东科技(山西)客户服务中心揭牌后,我们中心第一时间组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信息宣传等业务科室工作人员深入京东科技客服中心进行对接,详细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以及在用工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共同攻关破题。”大同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李佼颉介绍道。 除此之外,大同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还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精准招聘、量身打造,2023年共举办招聘会102场,接待用人单位871家次,提供就业岗位30627个,办理求职登记19995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7959人次。 在充分利用好当地官方媒体宣传的同时,该中心还搭建了“数字新媒体+就业服务”宣传平台,组建了该市首个公共服务新媒体创作运营团队,通过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账号,向社会集中发布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政策等各类就业信息。


谋“新招”确保就业不落一人 去年10月,大同市各县区零工市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零工市场知名度和利用率的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无须远赴他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零工岗位,既能赚钱又能兼顾家里。目前,各县区均已使用线上平台开展业务经办,成效持续提升。 不仅如此,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就业群体,大同市就业相关部门和人员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指导与服务。 2023年10月21日,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在大同青创城正式揭牌运营,优客工场大同城市合伙人、大同市平城区青年创新创业协会会长陈海潮说:“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和办公场所,推动返乡以及在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目前,该基地已经入驻了34家大学生创办的公司,这些公司主要从事广告、传媒以及教育培训方面的业务。” 大同市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还体现在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窗口的设置上。中心特别设置了“高校毕业生一站式服务专区”,开设了6个服务窗口,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创业)指导、就业见习等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据统计,2023年,该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共接收大同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7504人,现已就业6907人,就业率92.04%。 此外,大同市对重点社区(村)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持续开展职业介绍、创业帮扶等公共就业服务,对其中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和援助,促进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据统计,2023年全市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4237人,其中,城镇公益岗1901人、乡村公益岗2336人。


本报记者 翁剑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