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阳泉味道”何时香飘万里?

发布时间:2022-03-28 09:46 浏览量:1

山西各地有许多有名的美食,像北面有大同铜火锅、刀削面,中部有太原头脑、过油肉,南部有长子猪头肉、永济扯面等。在省城太原的市场上,到处能看到汇集这些“味道”的店铺。然而,此中却独独不见来自阳泉的美食招牌,是阳泉没有值得称道的美食吗?如果有,又是什么束缚了阳泉美食的外扩和发展呢?

独具特色的阳泉美食

2020年8月和10月,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栏目组曾两次赴阳泉,将能代表阳泉美食的平定过油肉、海参扒肘子、三八席、杨家沟豆腐等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广受赞誉。

其实,阳泉美食曾对山西饮食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被誉为“山西家常第一菜”的过油肉,正是起源于明代时的平定县。其独特的白菜过油肉风味,至今依然是平定味道的代名词。还有入选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盂县桃仁月饼,馅料简单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以古法传承的平定枣糕,黏软甜香,回味无穷,也是一道手工特色美食。

许多美食不是一地独有,但是阳泉一些美食却独具地方特色。例如抿曲这道面食,细如粉丝,清香利口,风味别致。明末清初的傅山先生也忍不住写了一篇《小河捞记》,赞叹其美味。至今,这道面食仍香飘山城。

阳泉美食为啥走不出去

能引来央视多次的关注,阳泉美食的独特不容置疑。许多莅临山城阳泉的外地人对此也赞不绝口。然而,阳泉美食却没能走出娘子关,闯出更大的名声和市场!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许多人,大多数人的反映是:阳泉本地的饭菜没有一个体系,一两个特色菜撑不起一桌子的宴席。在太原平定商会,有几位在太原做餐饮的阳泉籍老总谈到这个话题,都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一位在晋阳街开烧烤店的阳泉老总说,目前在阳泉,他认为最好的3家饭店,都是外地人在经营。另一位曾在阳泉开过饭店的河北老总虽然对阳泉美食赞不绝口,但他在太原开的饭店却不卖阳泉美食。张利平是阳泉丰阳饭店董事长,曾在太原餐饮业耕耘多年,后返回家乡创业,听了记者的疑问,她也深有同感。她的饭店婚宴比较多,一些阳泉特色菜多为辅食。

“阳泉味道”菜品单一、不成体系,确实是其走不出去的一个客观原因。究其根源,是深植在阳泉人内心的保守观念。

阳泉自古崇尚文化,古以文献名邦著称,今日教育又很发达,近十年来多次考出全省状元。从阳泉走出去的人才,主要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主,而选择操持餐饮行业,并以此打天下,大多不在阳泉人的选项中。

“阳泉味道”如何香飘万里

其实,全国各地的小吃多以单品取胜,比如福建沙县小吃、武汉热干面、汉中面皮,省内如大同七中刀削面、长子炒饼、浑源凉粉等。但是,阳泉美食走不出去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仅仅如此。

首先,需有政府引导。阳泉市地处太行山,围绕“太行深处有人家”的太行文化游和乡村游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阳泉市已经多次组织开展了阳泉美食大赛活动。阳泉市文化和旅游局把阳泉美食纳入文化旅游产业大盘子,各县区也做了同样的发展规划。最突出的阳泉郊区西南舁乡咀子上村,以当地农家饭为特色,在旅游旺季,曾一天内吸引省内外千余名游客来此专门品尝。太原市平定商会会长张冰建议,下一步,希望政府能从整体上规划、整合、提档,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其次,要打破观念。要让那些想从事这个行业的阳泉人看到希望和前途,更要让那些为阳泉美食、阳泉小吃事业的推广者成为有尊严、有自信的贡献者。

最后,应不断创新。对拥有悠久历史的阳泉美食,该保留的“土味”保留好,该创新的一定要大胆创新。只有这样,阳泉的传统美食及美食背后的风俗旅游文化、秀美的山川风光才能形成合力,成为展示阳泉文化的招牌。

本报记者 郭强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