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基建,我省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第7,基础算网优势较为明显。但在发挥算网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建议:
构建“大—小—微”循环新格局,筑牢算网基础底座。我省应充分发挥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和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各职能部门责任分工,加快提升算力网络密度和传输速度,构建“大—小—微”循环新格局。强化地市级多主体算力互通,实现地市微循环;推动全省数据中心就近接入低时延运力网,形成省内小循环;推进我省大算力节点一跳直达全国枢纽节点,形成融入全国算力一体化的大循环。
打造“晋算”品牌,加快推动“东数晋算”。充分利用算力规模和网络传输距离优势,建设算力推广交易中心,打造“晋算”品牌,实现算力提供方和使用方之间的便捷交易,扩大“东数西算”的区域影响力。开展“东数晋算”“东数晋存”“东数晋渲”行动,帮助我省企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京津冀产业外溢的算力需求,促进省内算力资源服务能力和利用效率全面提升。
完善配套政策,牵引传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5G、算网底座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适度超前布局智算产业园区建设,鼓励支持驻晋央企、互联网企业建设智算中心,积极引入产业龙头和新兴企业,大力招募智算人才队伍,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重点针对中小企业“不愿转”“不会转”的问题,建立细分行业的服务商资源池,打造产业转型样板间,推行企业首席信息官、数智化转型顾问等制度,为我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指导。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