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省民政部门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用情温暖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用心守护青少年多彩生活,用爱点亮老年人幸福晚年,不断推动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聚焦特殊困难群体,
让社会救助更有精度
“要是没有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帮扶,我可能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38岁的郝永明,有15年肾病史,被当地民政局认定为市级特困职工,也是华阳集团新景公司的重点关注对象。
7月6日,记者来到郝永明所在的公司。他告诉记者:“我刚从山医大二院回来,因为有基础病,这次‘阳’了在医院住了1个月。住院期间白肺了,连呼吸机都用上了,花了6.6万元。除了医保报销80%外,单位给了5000元的特困人员大病就医补助,阳泉市矿区民政局特困基金会也给了5000元。此外,公司工会还有医疗救助等资金,核算下来,在医院的费用个人几乎不用额外支出。”
华阳集团工会权益保障部主管郝志刚向记者介绍:“为切实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集团健全和完善了‘12480’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长效帮扶机制。近5年,该集团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560余万元,极大提升了困难职工的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该集团的救助体系只是我省救助体系的一个缩影。在社会救助方面,我省以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任本文表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及时下达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8.4亿元,调整了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52元,比上年提高23元;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546元,比上年提高337元。为12.9万名特困人员每人发放“爱心消费券”1500元。与此同时,还研究制定了《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办法》,开展了“兜底解忧暖民心”行动。
截至目前,全省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1.3万户、18.7万人,农村低保对象64.2万户、89万人,特困人员12.8万人,累计实施临时救助5万余人次。
聚焦老年人,
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
据公开数据显示,在我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711.07万人,占总人口的20.4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4.48%。我省已全面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当人口老龄化成为趋势,老人在哪儿养老、谁来养、怎么养等话题的讨论不绝于耳。
为了让老年人能够享受“家门口的幸福养老”,让高龄老人安享晚年,享受美好生活,省政府将推动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和提高全省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列为民生实事。目前,两件民生实事取得阶段性进展,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不低于70元,100个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进展顺利。
7月7日,家住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河社区80多岁的李奶奶拄着拐棍来到社区老年幸福院。她在一楼楼梯口按下爬楼机的按钮,很快工作人员便出现在楼梯口,将她扶到爬楼机的椅子上,从1层来到3层,她的牌友早已等候在那里了。“为了方便我们老年人上下楼,这里安装了爬楼机,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让我们感到很温暖。”李奶奶高兴地为幸福院点赞。
作为太原市万柏林区打造的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之一,滨河社区老年幸福院于2020年年底投入使用,设有日间照料室、康复室、活动室、怀旧室、社区食堂、茶歇区、多功能活动区、阳光房,能基本满足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沈红边表示,为积极应对我省人口老龄化,扎实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基本养老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更好保障老有所养,我省制定出台《山西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5方面、24条措施,明确了包括20项内容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同时,印发《山西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方案》,有效防范、稳妥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印发《山西省推进居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同步开展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专项行动,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难题。
聚焦未成年人,
让未保工作更有深度
为进一步推进孤弃儿童回归家庭,鼓励国内家庭收养儿童福利机构内养育的病残儿童和散居残疾孤儿,省民政厅日前联合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医保局、省残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鼓励国内家庭收养病残孤弃儿童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出台政策,从今年7月1日起,对被收养的本省儿童福利机构内养育的病残儿童和散居残疾孤儿,给予相应的基本生活、医疗和教育保障。
困境儿童是最需要关爱保护的群体。“根据已建立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社会散居养育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145元提高到1170元;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从每人每月1720元提高到1755元,全省1.06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张占铎如是说。
近年来,省民政厅持续深化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发展,大力推进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学校或特教班,创建残疾人康复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较好地满足了在院儿童养治教康等服务需求。持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培育儿童关爱服务类社会组织148个,各级民政部门开展购买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关爱服务精准度和专业化水平。
上图:长治市民政局工作人员给福利院孤残儿童发放学习用品。本报记者 王佳 摄
本报记者 王佳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