浍河二库(香邑湖)是侯马市唯一的水库,其水排入浍河。为确保水质达标,该市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建设中,投入资金对水库进行了清淤,并绿化了湖畔。图为浍河二库全景。本报记者 张文华 摄
初秋时节,记者在侯马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汾河侯马段综合治理工程工地看到,装载机等各种施工车辆来回穿梭,汾河堤顶路面沥青混凝土硬化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在浍河生态修复工程工地,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正在按照施工排期,争分夺秒赶工期;在城区和农村,污水处理改造提升扩容工程、雨污分流工程正在加速推进……
牢记领袖嘱托,强化责任担当
全力以赴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民生工程
6月8日,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大会在侯马召开。随后,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在该市浍河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开工。
省委、省政府把这一重大工程安排在该市誓师、开工,使全市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6月12日,侯马市委书记吴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传达学习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大会精神。吴勇在讲话中说:“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动员大会在我市召开,全市人民备受鼓舞。我们一定要牢记领袖嘱托,在工程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在全省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会议决定,成立“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专班,制定落实工作方案,以清单化、机制化、项目化的方式,加快推进总投资119亿元的22个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浍河水质达到3类标准,率先在全省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目标。
随后,侯马市委召开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动员大会,市政府召开“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推进会和各部门部署会,工作专班工作人员迅速到位并着手检查工程进度,现场解决难点堵点问题。
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侯马市委、市政府把“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列入今年头号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与广大干部群众和相关施工单位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进度,按既定目标完成建设任务,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科学安排工期,严格质量把关
打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品工程
打开侯马市河流图可以看到,汾河沿市境的北边界,向西流入新绛;市境内又有浍河从东向西穿过,进入新绛后汇入汾河。
由此而言,侯马市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主战场就在其境内的汾浍两河沿岸。
在两河沿岸,分布着侯马市6个乡(街办),辖内人口占全市总人口近60%。所以,该市在汾浍流域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不只是保护河流生态,还有利于改善宜居宜业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正因如此,侯马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求施工单位一丝不苟地把好质量关,打造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工程。在此基础上,按照施工方案,科学安排工期,有序推进工程进度。
今年2月开工的侯马汾河综合治理工程,分为防洪、排水和生态绿化三部分。该工程项目负责人史玉强告诉记者:“防洪工程20.54公里,堤坝加宽工程13.79公里,7月底已完工。目前,堤顶路面沥青混凝土硬化正在紧张施工中,排水工程预计9月底完工,全长13.79公里的堤坝两侧生态绿化工程预计10月底全部结束。”
在浍河生态修复工程工地,浍水综合治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庆毅说:“整个工程包括修坝、筑堤和河道清淤,同时还要在坝堤6.1公里沿线修建4个储水坝。全省‘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大会在侯马召开后,施工单位加班加点对河道进行清淤。目前,清淤工作已全部结束,河面滩地整理和复耕完成600亩,新修堤坝4公里,在河道内铺设防护石笼2000米,河岸提升改造完成1公里,坝体排水管网主体工程已完工。”
赵庆毅介绍,浍河生态修复工程原定工期为5年,今年是施工的第3年,由于施工单位创新建立了“质量和进度并重”的施工模式,缩短了工期,争取全部工程提前到明年完工。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工程品质,侯马市于8月15日、16日,先后召开汾河堤坝绿化和道路优化设计方案情况汇报会、浍河生态修复设计变更方案情况汇报会。会议要求设计单位按照汾河侯马段堤面、堤内、堤外一体推进要求,以“随形就势、有机自然”为原则,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在突出生态功能的同时,体现城水相融和人水相依,展示历史文化底蕰,努力把汾河侯马段沿岸风景打造成亮丽生态名片;要以保护浍河水质和修复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严守耕地红线,实现山水林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重现“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美景,为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作出侯马贡献。
聚焦城乡企业,加大治污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污水处置水平
侯马城区、农村、企业排放的污水等污染物如何处置,事关该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实施大局。为了解这方面情况,记者日前来到侯马市政通污水处理厂。
在该厂监控室,工作人员正在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我们对城区污水处理数据实行24小时监控,可随时根据数据变化,相应调整工艺,确保污水处理达标。”该厂负责人睢育红说。
为进一步提高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今年该厂加大资金投入,使日处理污水能力从以前的4万吨,提高到现在的6万吨;处理后的水质从以前的5类用水,现已在90%的天数内提升到3类用水标准。
记者还了解到,该市投资1.07亿元,在城区3条主街道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极大地减少了城市污水外排,对消除黑臭水体、改善水环境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高文郎是临汾市生态环境保护局侯马分局局长兼侯马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他对记者说:“在加大城区污水治理的同时,市政府着手治理农村污水排放问题,目前正积极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实施。”
据他介绍,侯马市现有68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其中,已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有22个村,接入企业污水处理站的有4个村,12个村已建成污水处理站,还有30个村生活污水需进行治理。
为解决这3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问题,需建污水集中处理站5座、污水回用水池5座、污水检查井4252座,总投资额10806.57万元。目前,该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中。全部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我省首家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的县市。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该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据了解,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肥、农药、地膜等化学投入品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水产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等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所产生的氮、磷、有机质等营养物质,在降雨和地形的共同驱动下,以地表、地下径流和土壤侵蚀为载体,在土壤中过量累积或进入受纳水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对此,该市已投入资金与有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立项,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针对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该市在浍南园区投入资金1亿元,建设污水综合处理站,对涉及企业的污水设施进行提标改造,解决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问题。
同时,该市注重源头治理。浍河二库(香邑湖)地处侯马市凤城乡香邑村东南,水域面积1.72平方公里,是该市唯一的水库,其水排入浍河。为确保该水库水质达标,“一泓清水入黄河”誓师大会后,该市投入资金对其进行了清淤,还绿化了湖畔……
目前,该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正向着预定目标不断推进。随着一个个项目完工告捷,“汾浍淌碧流,岸畔胜锦绣”的美景将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 张文华 通讯员 柴卫东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