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第三届“实学·气学·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中医康养文旅交流会在高平召开

发布时间:2024-06-03 17:49 浏览量:59

6月1日—2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江西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第三届“实学·气学·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中医康养文旅交流会在山西高平成功召开。来自省内外以及日本、德国、墨西哥、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专家,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中医和康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继《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之后,中医药体系中藏医药经典《四部医典》也被列入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建立了以中医药为基础的病症分类体系,中医药被全球肯定。屠呦呦教授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得到世界公认。

据统计,当今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不同程度上接受过中医药治疗,中医药传播范围已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华在华学习中医药专业。

著名文化旅游学者、历史学家,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五届)副会长李强,应邀为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作题为《中外文明交流视阈|中医药国际互鉴刍议》的发言。李强认为,山西全境“表里山河”,是中原乃至中国的“腹里”之地,自古人文荟萃民族融合,拥有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深厚华夏文明底蕴,有中国第一位有文献记载的女医生、古代四大女中医之一的西汉义妁(运城人)等医者,有晋东南党参、晋北北芪等道地药材。同时,山西地处适宜人类生存的纬度,四季分明,特别是夏秋两季清凉舒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康养文旅目的地。

李强介绍,《山西省“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会展康养四大产业融合发展,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可谓正当其时。

李强建议,当前,山西亟待结合数千年中医药国际交流互鉴精华之积淀,结合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优化顶层设计,打通中医药、非遗、文旅、康养(旅居)、景区等多层次多领域通道,形成具有完备产业链供给链价值链的三晋康养文旅实践基地,让山西这方康养沃土造福惠及世界。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发言表示,实学、气学、心学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学术概念,中医药文化已成为目前中外交流互动、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多的民众爱上中华文化。我们应该结合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完美身心健康的需要,推动实学文化更好走向国际化。

 

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隶月同志则认为,用“实学”作为“清代学术的历史定位”是合适的。站在今人角度去定位“清代学术”,那就存在着一个对历史语义的再理解、再建构问题。“实学”秉承中国学术思想精髓,对接近代新学(西学),对当今中医药康养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第三届“实学·气学·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中医康养文旅交流会,恰逢国外康养旅行团60余人在高平进行为期1个月的中医气学实践活动。来自国外康养旅行团的德国高级专业护士科琳娜、澳大利亚高级工程师兹拉特、以色列艺术家汉娜、墨西哥城智能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迪亚戈、意大利资深治疗师芭芭拉分别介绍了中医药文化在他们国家的发展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各自学习中医文化的体会、心得。此外,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教授海村惟一、英国贝德福特大学高级讲师丹尼格尔丁、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学者塔兰·杰德、印度尼西亚儒教大学教师黄加泉以线上视频形式作了发言。

会议期间,山西高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浩与部分专家代表进行了座谈。

本次国际学术会议,共收到78篇论文。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温长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天津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学者,及中医药界、企业界代表参会并作交流发言。


责编: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