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创文”,一次大考。那么创建文明城市,到底为了什么?
创建文明城市,绝不是只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项荣誉,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当前,河津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和决战关键时刻,各级各部门拿出披荆斩棘、攻坚破难的决心,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以件件好事、实事,让群众舒心、幸福和满足。
“三无小区”治理有“招数”
金秋九月,微风和煦。家住城区街道文苑社区的文苑小区居民杨淑萍带着孙子与三五好友在楼下散步、聊天,一边享受着惬意时光,一边细说着小区里发生的变化。
“现在小区安装了门禁和太阳能路灯,破损的路面全部修复到位,绿化带修剪平整,车辆停放有序……周围环境好了,住起来也安心。每个网格片区都挂有网格公示牌,上面有网格员信息、职责、联系方式及管辖区域,大家遇到急事难事第一时间先找网格员,管理也更加规范、有序了。杨淑萍每天在这样整洁舒心的小区生活,对她来说这就是近在身边的美好。
这仅仅是河津市“三无小区”治理的一个缩影。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难点。
为了打通“堵点”、消除“难点”、破解“痛点”,实现“三无小区”提档升级的目标。河津市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和协调共治机制,加强“全科网格”建设,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网格精细化治理水平。深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党民共商”服务共建活动,推动“三无小区”治理工作向科学化迈进。
“书香河津”建设塑“内涵”
子夏书屋是河津市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窗口。今年8月,该市曲径园和转角广场2个子夏书屋成功揭牌,正式面向市民开放。一时间子夏书屋成了市民补充“精神食粮”的好去处,“阅读热”俨然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曲径园子夏书屋的一列书架上,陈列着地方文献、河津作家著作这一类型书籍。每逢空闲时间,市民张晶就会和朋友一起来这里“打卡”,她告诉记者:“这里温馨、安静,书籍品类多样,电子阅览器等现代设备应有尽有,还有专人全天候管理,适合阅读和学习。我平时喜欢看历史书籍,通过阅读,才知道咱们河津历史悠久、人文积厚,不仅有鱼跃龙门、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还有卜子夏“西河设教”郤缺夫妇“相敬如宾”的动人故事,让我更加了解我们的城市。子夏是历史名人,书屋的名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河津、了解河津。”
近年来,我市通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在消防救援大队、黄河大梯子崖景区建设子夏书屋,让图书走进军营、走进景区。同时,在府东、文苑、紫北、莲池、新兴5个社区及华兴路曲径游园、转角广场(原社保医院)打造了子夏书屋,让全民阅读理念渐入人心,让书香飘入寻常百姓家,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筑牢文明根基。
“文明实践”拓展树“风尚”
9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道德讲堂在城区街道府西社区展开。邀请的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贺正芳到场授课,她用朴实的语言,典型的案列,从家庭教育、家风家训等方面,为在场的居民、网格员、志愿者等代表进行精彩讲解,现场气氛热烈,响起阵阵掌声。
文明是城市之魂,道德为立身之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府西社区始终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道德讲堂,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目前,已连续开展25次,有力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今年以来,河津市按照打造“山西一流、全国领先”的目标定位,突出服务基层,坚持三个聚焦,努力在提高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性上花气力、在扩大参与性上求突破,用实际行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以扎实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幸福接力”,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才能让这座城市更加美丽。河津市广大干群将以文明的姿态,与城市共舞,续写奋进篇章,一座文明之城、礼仪之城、厚德之城正铿锵走来!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