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2日讯(记者 栗美霞)日前,“我从‘晋’中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走进中国非遗馆专题展览”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
据介绍,此次展览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太原市政府、晋中市政府、吕梁市政府共同主办,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主题为“晋风晋韵、传承共享”,内容包括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项目综合展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介绍及大事记、保护区内代表性项目综合展示等。
此次展览是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次在北京亮相,旨在向更多人展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13年来的建设成果。
展览现场,榆社霸王鞭、寿阳竹马等极富特色的晋中社火在非遗馆大厅上演,吸引了许多嘉宾驻足观看。在非遗节目展演及展示中,左权开花调小花戏《桃花红杏花白》、祁太秧歌《看秧歌》、太原莲花落《长寿秘诀》、孝义木偶《偶艺乐园》、晋剧《打金枝·坐宫》选段及汾酒制作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孝义皮影制作技艺、泥塑佛像制作技艺、龟龄集制作技艺精彩亮相,将晋中独特深厚的文化魅力演绎得淋漓尽致。
开幕式上,省文旅厅副厅长陈少卿表示,13年来,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采取政策性牵动、节庆化促动、数字化驱动、全民化发动的方式,开拓了创新性保护新领域,保护区通过非遗与旅游产业、乡村振兴、公共服务融合推进,实现了非遗活态化保护新成效。同时,公布了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研学旅游线路,分别为晋商主题线路(平遥、太谷、祁县)、晋中太行文化主题线路(左权、和顺、昔阳、寿阳)、晋阳古城主题线路(晋源区、小店区)和吕梁文化主题线路(汾阳、孝义)。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