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生产、经营、发展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同华发电公司锚定全年任务目标,聚焦“四个维度”,以安全防范为保障,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人才培养为驱动,苦练内功,久久为功,坚定走好企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安全为基,握紧风险防范“拳头”
“于安思危,于忧治乱。”在转型发展中,同华发电公司坚持以忧患意识及时发现问题,以底线思维划定边界禁区,不断提高驾驭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强化防范安全风险,坚持“136”安全管理模式,将防范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三基”建设,健全六大体系,用好六个抓手,将各类安全风险扼杀在萌芽中;持续防范经营风险,牢牢把握政府经济政策动向,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环保风险,要求生产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增强环保督察力度,按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有效整改,持续推进环境治理;防范法律风险,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将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嵌入到重大项目承揽、战略投资引进、财务与税收管理、劳动用工等业务流程,充分发挥企业法务、法律事务机构的重要作用;防范舆情风险,建立舆情危机管理机制,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突发舆情事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深挖内潜,掀起提质增效“势头”
面对煤炭市场波动使火电企业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经营压力前所未有......
如何突破经营管理重围,同华发电公司一直积极主动探索,克服企业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阻碍与难题,面对需要改进的重点、难点、痛点,加强对标管理,补齐短板差距。秉持“人人精打细算、个个当家理财”的经营理念,号召每位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点子、想办法,将对标工作细化,落实在工作的方方面面、细枝末节,提升对标的精细化。对照“降成本、增收入、割赘肉、止出血、堵漏洞”15字经营管理措施,制定了32条经营举措,使管理制度、体系、机制、执行等方面有质的改变,通过月度、年度经营管理指标数据监控过程、反馈成果、改进措施,确保全年各项经营指标进度顺利推进。
发挥长协煤稳定供需关系和煤炭价格“压舱石”作用,派专人驻矿催交催运,紧盯长协煤合同兑现率,有效保障燃料稳定可靠供应。
加强“跑市场”意识,深度对接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客户需求,优化市场营销报价方案,实现量价双优。持续优化机组调频性能,深度参与调频市场,争取双细则收益,向辅助服务要效益。今年以来,通过参与调频,获得启停及调频补偿费用多达5900多万元。
积小成成大成,勇立科技创新“潮头”
近年来,煤价高位,煤质不稳,设备老化,都为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发展带来了空前压力。同华发电公司通过科研攻关,成功实现了2900大卡稳定燃烧、4100大卡带满负荷;实施了原煤仓分割改造、实现了精准配煤;通过粉管防磨改造、动态分离器改造、陶瓷磨辊更换等手段攻克了磨煤机出力不足的难题;除灰系统方面,通过优化输灰逻辑、加装排灰管、改造助吹阀等手段,解决了锅炉高负荷运行工况下灰斗料位高的问题。这些技改创新项目以小成本搏得了大功效,节能降耗、优化性能,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同时,该公司放眼长远,以建设智慧电厂为长期目标,在智能运行、智能检修、智能安全、智能燃料、智能管理等方面形成可行性方案,不断扩充智慧电厂建设的思维构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智慧翅膀。目前,该公司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中,为下一步“智慧电厂”其他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人才建设培养,提供企业发展“源动力”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第一动力。近年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进入公司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一些精心培养的技术人员的流失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利发展的影响。现有的人才结构不够科学合理,成为掣肘公司改革发展的藩篱。
同华发电公司从稳定人才队伍,强化人才培养为抓手,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真正实现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一方面提高“绝对值”,就是提升工资待遇,让员工获得看得见的“实惠”,不断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是提高“相对值”,就是促使公司的各项激励政策、分配制度、岗位提升方案等实现相对的公平合理,不断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在“用得好”上落实落细,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认真落实国企“20字”好干部标准,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在人才选用中,真正做到专业对口,能力匹配,敢于放权,让人才充分发挥创造力。并且在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任务磨砺中提升人才素养,真正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内涵式发展的动能。
立足内涵式发展道路,对照现实工作实际,同华发电公司在转型发展道路上,紧紧聚焦四个维度,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安全、环保、经营、法律、舆情等各类风险,健全风险防控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标一流企业,补足短板差距,按照经营管理15字方针,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一个个技改项目积聚科技创新的动能;稳定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员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用好青年人才的中坚力量,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坚持强基础、补短板、扬优势、促发展,为建设“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发电企业苦练内功,不断积蓄内涵式发展力量!
(陈一鸣 史旭东)
责编: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