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滹沱河(山西段)完成自然资源公告登簿,成为全省首例拥有“户口本”的水流自然资源,标志着我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是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是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千万工程”,支撑自然资源部门更好履行“两统一”职责的现实需要,是推动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现实需要。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项“继往开来”的系统性工程,是基于已有的各类调查登记成果来开展的,空间跨度大、覆盖范围广、矛盾积累多、形成原因复杂,同时涉及多个重大改革事项,既互相支撑,又密切衔接,涉及省直多个部门、省市县3个层级的多项工作,是关乎所有者权益维护、国有资产管理、自然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文章”。
如何推动这项工作?试点先行。通过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我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实现了新突破。
省自然资源厅举办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业务专题培训班,邀请多位权威专家授课。相关专家对参训学员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流程式讲解、清单化授课,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个答疑解惑。
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明确了先易后难、试点先行、步稳蹄疾的工作原则,制定了“率先突破一批、集中完成一批、重点攻坚一批”的思路和步骤,为全面推进省级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指明了方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省自然资源厅编印《登记单元划定规则》《地籍调查技术细则》《质量检查和成果汇交技术要求》3套操作指南,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水利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构建“守护绿水青山”党建联盟,党建引领业务,业务促进党建,以业务实绩反映党建成效,将滹沱河(山西段)确权登记作为工作重点率先破题推进。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