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二库(资料图片)。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我省水利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为核心,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的硬目标,从省到市层层联动,从预案到实战步步夯实,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精准高效的防汛“安全网”,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高位统筹筑根基:
责任链条贯穿省市县乡村
611座水库、5条省管河道堤防、2006座大中型淤地坝的防汛责任人全部公示上岗,1.2万个山洪威胁自然村防御责任落实到人头——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我省防汛责任体系的全面落地。自6月1日入汛以来,省水利厅已5次召开专题会部署防御工作,2次视频连线降雨区所在市精准调度,联合气象部门发布10次山洪灾害预警,对太原、大同等6市启动洪水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形成“省级统筹、市级主责、乡村落地”的责任闭环。
在吕梁,“六个强化”机制成为责任落实的生动实践。这里将防汛责任细化到县乡村三级,受山洪和淤地坝影响的村庄“两委”主干24小时在岗,构建起雨情、汛情、险情、灾情的“四情”联动链条。
“我们24小时轮流值班,领导在岗带班,做好雨前巡查,雨后排查,强降雨过程中进行雨水情的加密观测,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入库流量以及水位的变化,科学调度,确保安全度汛。”吕梁水控集团横泉水利有限公司副经理郭晓峰说道。
7月3日,晋中市榆次区太榆退水渠因强降雨排水受阻,省水利厅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与市县联动疏通,展现出责任链条的快速响应能力。
在朔州,每年4月至5月的“自查+督查”模式已成惯例,处级领导带队的检查组深入一线,确保汛前隐患整改到位、汛中“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让责任落实既有力度更有深度。
科技赋能提质效: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
防汛之要,贵在“防”字。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这是基层防汛人员对我省防汛工作升级的直观感受。如今,无人机巡河、智能监测终端、数据共享平台已成为防汛“标配”,推动防御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这是库尾入库流量的视频,通过它可以随时了解入库流量情况。这是水位标尺的视频,通过它可以随时掌握水位的变化情况。这个1130是汛线水位,汛期基本上要保持在1130以下水位来运行。”郭晓峰指着监控系统介绍,20个高清监控探头实现了库区全覆盖,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系统实时观测入库流量和水位变化。
在大同,册田水库管理中心的无人机每日盘旋在库区上空,实时传回水位涨势和坝体状况;新荣区通过“技防+人防”,与上游内蒙古丰镇市水利局实时共享水情数据,让跨省河道防御更精准。
太原市在7月2日至4日的强降雨中,151个自动站实时监测雨量,14个大暴雨级别站点的数据为调度决策提供支撑,太榆退水渠通过泵站抽排与河道下泄结合,以5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安全泄洪,背后是水文监测系统的精准发力。
晋中市的690个山洪灾害重点村,全部实现监测预警系统24小时在线,“避险路线图+应急明白纸”配上通俗口诀,让村民看得懂、用得上。
忻州市则升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主汛期以来已发布72条预警信息,“忻州水利”公众号及时推送防御知识,传统“铜锣叫应”与现代信息传播形成互补,确保预警无死角。
这些科技手段与传统方法的融合,让我省防汛既具精度又有温度。
全域联动聚合力:
“一市一策”筑牢安全屏障
防汛是场硬仗,更是人民战争。我省地形复杂,防汛需求千差万别,各地立足实际、创新施策,形成“一市一策”的防御格局,共同织密全省“安全网”。
襄垣县后湾水库的巡查人员每日监测水位:“现在水位918.79米,库容5256万立方米,一切正常。”随时监测成为基层巡查人员的防御日常。记者了解到,该县成立防汛抢险领导小组,修订“山洪灾害预防预案”,落实县镇村三级责任人制度,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实现“防、抗、救”无缝衔接。
太原聚焦“大城市防内涝”,市长带队调研汾河城区段、虎峪河等重点区域,3次防汛会商精准调度,2600多条预警信息直达基层,在186.3毫米的最大降雨量下实现“无人员转移、无险情发生”。
晋中市突出工程安全管控,对63座水库实行汛限水位红线管理,549座淤地坝落实“一坝一策”,在建水利工程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让每一处工程都成为安全屏障……
忻州市以“清单化管理”推动防御落地,拟定的水旱灾害防御重点清单由市政府下发,12名年轻高级工程师加入专家组,5个包县小组下沉一线提供技术支撑……
大同市建立水利、气象、水文、应急多部门滚动会商机制,逐小时分析云图雨势,“划小单元、精准防控”到乡镇街道,浑源县的山洪防御演练让村民熟练掌握撤离路线,展现出“上下同欲”的协作力量……
各地特色举措,汇聚成全省防汛的强大合力。
从黄河岸边到汾水之畔,从太行山区到雁北高原,全省水利系统正以扎实举措织密防汛“安全网”,确保三晋大地安全度汛。
本报实习记者 刘迎春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