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山西吕梁经开区:把营商“软环境”变为发展“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3-11-03 11:09 浏览量:14

吕梁经开区新材料园区标准化厂房。 本报记者 李全明 摄 



本报吕梁11月2日讯(记者 李全明)今年以来,吕梁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化施工许可审批管理实施办法》《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等文件,把营商“软环境”切实转变为经济发展“硬实力”。


吕梁经开区着力落实“拎包入驻”承诺,以此招引美锦氢燃料商用车整车生产、东韩节能发热瓷砖制造等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相继入驻。以数字经济发展点燃转型新引擎,与华为、科大讯飞、360、天津执信等30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招商引资各类大数据企业65家,为18个吕梁市直、离石区直单位的37个项目提供数据存储和云服务,并投资建设“数字健康管理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等项目。同时,构筑“三中心”新基建,已建成天河云计算中心、华为云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共有标准机柜1900个。在此基础上,吕梁经开区创新“1+4”联动网络招商体系,仅2022年,就对接洽谈招商引资项目55个,达成意向合作项目13个,签约落地项目8个,总投资53.2亿元。


吕梁经开区对营业执照申领、印章刻制等事项进行“一站式”服务,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为0.5个工作日,并对开发区新开办企业实行证照免费邮寄、免费印章刻制,实现了企业开办零成本。设立中小企业园,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和公共服务。截至2023年6月,该区市场主体累计达1552户。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审批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行“店小二”领办代办服务,实现企业只需进“一扇门”就可办理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60%,推行一批“秒报秒批”审批事项,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50天,社会投资类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10天内,实现90%涉企事项网上办理。今年以来,该区共领办代办29个项目、104个事项。此外,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推出“一专班、两平台、三台账、四机制、五清单”工作法,此法已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开发区交流推广。


助纾困,提成色。经开区党工委一班人多次深入企业现场调研,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心声,针对收集到的36个困难问题,结合国家、省、市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研究出台经开区落实方案;组织150多名中小微企业家和管委会工作人员,参加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和惠企政策培训班;组织经开区机关和直属企业干部职工18500人次参加线上“惠企纾困”知识答题和线下知识竞赛;制定出台鼓励企业高质量发展、扶助批零住餐企业、市场主体注册奖励等3项政策,细化扶助支持内容;整理汇总助企纾困政策710条,并印制1500册送到企业;组建10个专项服务小组,出动1350人次,为1010户企业落实政策、解决困难;留抵退税惠及39户企业,共计退税1.47亿元。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出资2000万元参股吕梁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奖励区内首次升规、首次入统的“四上”、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资金600万元,调动企业发展积极性。推出“持证稳岗保险”政策,为区内企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持证技工一次性发放3600元/人稳岗津贴。


吕梁经开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工程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以标准化建设为手段,不断加大巡查工作力度,通过专项检查、安全巡查、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安全质量监管制度建设,狠抓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在招投标监管方面,建立健全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监管体制,对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交易环境。在执法检查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省各级柔性执法相关规定,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加大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力度,推进监管方式创新,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运行状态快速感知、安全风险预警、一体化值班值守等核心功能,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质效。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