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在第四届晋阳湖·数字经济发展峰会数字文博发展论坛的现场高朋满座,来自国内文博数字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数字赋能,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探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文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军充分肯定了山西在文物保护和文博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认为,以实景三维为抓手促进数字化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需求;用时空信息支撑数字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作为文物大省,山西要把实景三维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有机融合,打造更多文旅融合应用新场景。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倒逼文物行业观念转变。借助于数字互联,打通了文物与科技、民生、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会上,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官网正式上线,“国宝中的山西”文物主题游正式发布,将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浏览、检索、导览、鉴赏、互动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
在主旨演讲阶段,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了“数字故宫”建设的机遇、动力和成效。他表示,打开故宫博物院的微信小程序,就能随时随地观看紫禁城365、数字文物库、数字多宝阁、虚拟故宫、故宫展览等。而“数字故宫”举办的数字体验展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已成为故宫的文化符号。这些都是山西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文物承载中华文明古老的基因信息,数字技术则为其擦亮飞向未来的翅膀。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赵志明表示,目前通过多光谱技术对一些文物进行识别后,有很多隐藏的、肉眼看不到的文字被重新发现。而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无损的分析后对壁画进行模拟修复,不仅能还原色彩,还能模拟恢复一些图像,为我省宝贵的文化财富增添了一份保障。
本报记者 王蕾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