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品质提升 创新发展 向“绿”前行

发布时间:2025-02-25 15:07 浏览量:46

消费者在餐厅门口排号等待就餐。本报记者 李若男 摄 

 

 

汽车销售4S店内消费者正在咨询车辆相关信息。本报记者 李若男 摄 

 

 

消费者在商场内挑选心仪的商品。本报记者 李若男 摄 


2024年,我省在商贸流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不仅推动了零售业的品质提升,还促进了城市商贸流通设施的改造升级,为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商贸流通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书写着品质跃升、创新引领、向“绿”前行的新篇章。


品质提升:


以旧换新引领消费新风尚


目前,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核心引擎,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2024年,我省将以旧换新作为激活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心组织一系列促消费活动,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更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追求高品质生活、践行绿色消费理念的新潮流。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家居惠民专项活动的通知》和《全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我省结合本地实际,精心制定了家电省级层面补贴政策。活动启动后,全省各大家电卖场、专卖店及线上平台积极响应。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在“两新”政策实施后,我省迅速印发了《关于开展加力支持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通知》。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家电成交笔数高达127.89万笔,交易金额达到57.81亿元,政府补贴更是达到了10.81亿元。


活动期间,为了加快资金使用进度、保障参与主体公平性及消费者便利性,我省持续优化完善政策举措。一方面,扩充补贴品类,在原有的“8+7”补贴品类基础上,再增加15类家电品类,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更新换代需求。另一方面,拓展线上渠道,开通京东、淘宝、苏宁、抖音等12家线上企业,并协调打通京东支付等支付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此外,放宽企业条件,明确各市对报名的销售主体应入尽入,不以入统为硬性要求。这些举措不仅吸引了更多企业参与活动,还有效减轻了企业的垫资压力。


在政策的直接刺激下,2024年1至11月,山西限额以上家电类零售额增长了18.8%,高于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7.4个百分点,有效激发了消费潜力。


除了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外,我省还在全省范围内稳妥推进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参与收旧企业达到178户、售新商户519户,活动回收电动自行车30542辆、销售30099辆,政府补贴1504.95万元,置换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2位,展现了我省在推动绿色出行方面的决心与成效。


为了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我省印发了《山西省商务厅等9部门关于健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围绕工作目标及政策举措,形成了全省废旧家电家具回收量2025年比2023年增长15%以上的工作目标。


创新发展:


商贸流通设施焕发新生机


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消费新地标、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便民生活圈提档升级……我省在推动城市商贸流通设施改造提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精心策划与有力推动,各市商务部门紧密联动,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省级步行街促消费活动。在此坚实基础上,积极组织全省9条省级步行街申报纳入商务部重点监测与培育体系名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太原钟楼街、忻州古城等标志性步行街,在历经匠心独运的设计和资金扶持下,已实现了从“旧貌换新颜”到“华丽蝶变”的跨越。这些步行街不仅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巧妙融入了现代商业元素,为消费者提供了集购物、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全新体验。如今,它们已成为我省消费领域的新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市民纷至沓来,尽情享受独特的购物与文化盛宴。


为了推动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省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打造“古韵新辉夜山西”促进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消费增创业促就业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以打造“古韵新辉夜山西”夜间经济品牌为核心目标,计划到2027年基本构建形成规划合理、设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经济发展格局,着力培育优化一批体现山西文化、展现山西形象的夜经济生活集聚区,打造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夜间经济发展场景,创新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区域影响力强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推广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引领突出的典型案例。


在政策的引领下,全省各市积极响应,通过优化夜间消费环境、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提升夜间服务质量等有力措施,不断推动夜经济的繁荣发展。如今,无论是品尝美食、购物休闲,还是欣赏夜景,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去处。夜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与魅力,更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省在推动一刻钟生活圈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已有6个国家级试点城市、5个省级试点城市以及196个生活圈纳入试点计划。这些便民生活圈的建设,不仅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还为商贸流通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


老字号传承与创新:


焕发品牌新活力


为了推动老字号品牌的持续繁荣与现代化转型,省商务厅携手省文旅厅、省财政厅等12个部门,共同出台《山西省商务厅等12部门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从老字号保护、传承、创新激发及潜力挖掘四大维度出发,精心设计了10项具体而深入的举措,旨在深度挖掘并释放老字号品牌的内在价值与发展潜力。


在老字号认定与管理层面,我省对《三晋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明确了字号沿革、企业连续经营年限、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等核心标准,为老字号品牌的身份确认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目前,我省正紧锣密鼓地推进第四批三晋老字号的认定工作,旨在进一步壮大老字号品牌队伍。


为促进老字号的集聚发展,我省积极创新,将老字号品牌引入太原南站等交通枢纽,成为目前全国铁路高铁车站入驻的第一家“老字号”集聚店,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老字号产品选择。同时,推动多家老字号企业入驻太原清源水城、食品街山西特产中心等热门商圈,通过品牌集群效应,显著提升了老字号的品牌认知度与市场影响力。


我省在老字号专业研究与文化传播方面,同样不遗余力。通过举办老字号企业专题培训班、推进《山西省老字号志》编纂工作以及贯彻落实商务部老字号数字博物馆建设要求,不仅加强了老字号品牌的文化底蕴与传承,还通过数字化手段,让老字号品牌焕发新的生机。截至目前,已有77家老字号企业入驻老字号数字博物馆,入住率高达87.5%,其中中华老字号全部入驻。


此外,吸纳来自老字号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建专家智库。这一举措为老字号品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与专业指导,为山西省老字号品牌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省将继续深挖消费潜力、拓展消费场景,进一步提升促消费扩内需质效。在老字号品牌方面,计划通过复核机制优化队伍,推广数字化经营模式,深入挖掘五大板块特色,助力老字号焕发新生。在零售业方面,推动大型流通企业创新升级,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同时,积极开展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申报,全面落实“以旧换新”政策,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我省商贸流通领域正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迈进。


本报记者 李若男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