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
直面问题,克服困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机遇期、窗口期,今年以来,忻州市经济工作聚焦重点任务,抓牢关键问题,以“稳”字当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消费市场:
“烟火气”回归寻常巷陌
“五一”假期,忻州古城景区共接待游客40.02万人次,同比增长213.88%。
从文旅产业强势回暖,可以看出忻州市消费市场全面复苏的良好态势。
忻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9亿元,增长5.9%,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文旅产业成绩亮眼,全市重点监测景区一季度接待游客数量增长81.8%;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2%,全力“领跑”升级类商品零售额;餐饮收入实现7.7亿元;石油及制品类则以“一己之力”拉动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7个百分点;“衣食住行”领域数据强势上扬。
市场回暖并非消费者一时“头脑发热”。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聚焦广大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问题,该市在开年伊始就推出“1+4+7+N”促消费活动,围绕1条主线、4个消费季、7项具体行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政府搭台、财政助力、商家唱戏,各类消费券、线上红包、发票抽奖等活动纷纷“登场”,融合促销、直播带货、沉浸式购物等新型消费场景频现,促销“组合拳”不仅带动了广大忻州市民的消费积极性,看得见的消费市场监管措施,也让大家能放心地“买买买”。让“烟火气”回归寻常巷陌,让忻州人民能在坊间市井品味生活里的“小确幸”。
聚焦重点领域:
稳扎稳打夯实“地基”
一季度忻州市GDP实现33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6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4.1亿元。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障“恢复期”经济运行安全有序,该市锚定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稳扎稳打,为后续3个季度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夯实“地基”。
从几组数字可以看出——
一季度该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8亿元,增速快于全省0.9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各重点行业已逐步走出之前的“低迷状态”。投资活力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中激发,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截至3月底,共有建设项目1590个,年度计划投资额高于去年9.6个百分点。发挥项目建设支撑带动作用,突出重大项目战略引领和优势驱动作用,着力消除项目推进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季度原煤产量增长9.9%,增速快于全省4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增长17.04%,增速快于全省8.84个百分点。忻州市扛牢责任,克服重重压力,力保能源供应,在确保煤炭增产的同时稳定价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稳运行、重带动,抓项目、重转型,保基本、重安全。围绕年度经济运行重点目标任务,该市集聚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确保压力之下内生动力不减,阻力之中攻坚步伐不停。
聚焦产业升级: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开年,忻州市围绕“11353”工作部署,持续引深、落实“一个牵引、六大突破”,潜心耕耘、创优服务,为市场主体壮大和开放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一季度过后,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存在,但该市立足优势,积极应对,补短板、锻长板,不断打造经济增长极。
在季度优势指标——农业产业方面,提出要在抢抓春播时机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优化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向“特”“优”转型,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三农”发展基本盘稳定。
在下行压力较大的工业领域,坚持扩总量与调结构并举,一方面紧盯能源、制造业加工领域产业转型,发挥产业链尖端和深加工环节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强化要素保障和项目支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基础性工程等领域重点发力。同时,结合专业镇建设和产业链、供应链延伸,为后续3个季度经济增长达到预期目标赢得战略主动。
评论
从数据看发展之变
第一季度收官后,忻州市经济运行情况似乎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开门爆红。各项数据表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该市积极转换发展动能,由重视速度向重视效率转变,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韧性。
今年以来,忻州市为增强各项产业发展动能,先后出台了《忻州市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倍增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就招商引资、市场主体提升、重点项目推进、专业镇建设等进行专题研究和具体部署。将高质量发展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将GDP分解成围绕发展大目标确定的各项小目标、小任务,相关政府工作部门,一改过去关注招商签约率、重大项目投资额、产业开工率等“纯数字”问题,转向注重实体经济发展、拉动制造业复苏等方面的实际举措。
可以关注一组数字:在今年忻州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李建国代表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忻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则为6.5%以上。忻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则达到7.2%。
调整产业结构,牢牢稳定第一产业基本面,推动第二产业全面恢复,依托第三产业带动就业,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
经济运行是动态指标,不能单纯以一个静态的数字去衡量。那么,从统计数据到底要看什么?应该看理念之变、思路之变以及工作之创新、产业之变局。从忻州市经济指标上看,虽然短期内经济发展仍要经历转型升级的阵痛,但牢牢把握中部城市群建设带来的协同发展机遇,锚定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忻州市选择用政策扶持产业,用服务壮大市场,用时间换取成果,不失为一种好做法。
当然,二季度已经过半,想要真正在数据中看到产业培育和结构调整的新成果,还需要再花一些心思为现有的产业“做体检”,看看哪些产业是“虚胖”,哪些产业是“缺钙”,“减肥”也好,“增肌”也罢,必须从培育真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入手。毕竟,通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唯有体魄强健者,才能奋勇向前。
本报记者 畅雪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