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也是省人大常委会专场新闻发布会。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方面的情况。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常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张世文介绍了十年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山西人民的殷殷期待,十年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在深化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召开5次全省人大学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围绕加强人大党的政治建设,制定党组工作规则,修改组成人员守则、常委会工作规程,在各专工委设立分党组,细化明确20项向省委请示、报告、报备事项清单,确保人大工作绝对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深刻领会省委关于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召开人代会13次、党组会议128次、常委会会议79次,先后讨论决定重大事项142项,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162人(次),推动省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部署安排和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优势,保证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在省委的领导下,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保证人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利,确保选举结果人民满意。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贯穿立法、监督工作始终,制定立法规划、计划和监督计划充分听取各方意见,87件人大代表议案被确定为立法项目,所有法规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监督工作广泛调研、深入一线,最大限度倾听民声、体现民意;把做好代表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工作重心,制定修改代表法实施办法、代表议案提出和处理办法、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提出和处理办法三件法规,密切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完善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常委会领导与代表座谈机制,人大代表参与常委会立法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成为常态;组织人大代表就黄河流域林草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等进行集中视察调研;加强代表学习培训、平台建设、经费保障,开通代表建议“直通车”,深入开展“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活动,代表联络站(点)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作用,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功效。
坚持服务大局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殷殷嘱托,坚定扛起以法治方式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十年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扎实开展改革立法、惠民立法、环保立法、弘德立法、协同立法,及时把省委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法规制度,制定、修改和废止法规217件,立法工作呈现出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质量高的特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作出支持和保障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决定,正在制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法规,助力山西在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中实现自身转型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新布局,作出转型综改示范区授权决定、支持保障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决定,全力支持太原、忻州两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协作机制,有力支撑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逐步构建起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为统领,开发区、承诺制、一枚印章管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大数据发展应用等法规相配套的“1+X”支撑转型综改、高质量发展的法规框架;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制定完善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构建环境保护法规四梁八柱,制定修改汾河、湿地保护等一批法规,省市联动、市市协同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保护立法,支撑全省一盘棋、共抓大保护;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制定扶贫开发、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家庭暴力预防处置、禁毒等法规,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方面的法规,制定修改平遥古城、传统村落、山西老陈醋保护等法规,推动山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赋能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突出立法重点,完善立法机制,丰富立法形式,确保法规立得起、接得住、真管用。围绕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试验性功能,加大“小切口”立法探索力度,全国人大肯定山西走出了一条精细立法、精准立法的路子。
十年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党中央及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党中央要求和法律明确规定的计划、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监督等,不折不扣、认真负责、一板一眼地完成。自选项目紧盯事关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代表关注的领域,围绕转型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营商环境、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监督议题。注重增强监督刚性实效,综合运用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打出监督组合拳,持续跟踪问效。把推动法律法规实施作为重要职责,紧扣法律规定、突出法律责任开展执法检查,探索开展法规实施情况报告、立法后评估等方式,努力让更多文本上的法规活起来、落下去。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四个机关”建设,踔厉奋发守初心、勇毅前行续华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完善机制创新方式 不断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人大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在“一府一委两院”密切配合下,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共听取审议153个工作报告,检查调研67件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10次专题询问和52项专题调研。监督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在8月18日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郭明杰介绍,聚焦党中央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人大监督的鲜明特征。
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每年听取审议计划、预决算、审计等报告,还先后听取审议了转型综改、电力体制改革、能源革命、科技创新等专项报告。围绕保护生态环境频频出手,精准发力。每年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聚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全覆盖。围绕落实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这两项党中央赋予人大监督的新职责,制定五年规划,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建成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盯紧百姓钱袋子。围绕就业、教育、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文物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切持续开展监督。围绕监察和司法工作开展监督,以法治方式维护公平正义。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重大思路要求,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党的十八大至今,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84件、修改88件、废止45件,批准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309件。
在8月18日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斌总结这十年的地方立法工作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及时完成省委交付的立法任务,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坚持把立法工作放到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全省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三是结合山西实际,突出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开展“小切口”立法,“量身定制”解决山西实际问题。四是生动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设立1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立法论证、立法听证、立法公开和立法评估等制度。完善法规草案征求代表意见机制,依托全省5000多个代表联络站平台,不断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五是不断完善地方立法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坚持立改废并举 经济立法工作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立改废并举,经济立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8月18日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渊介绍,十年来,经济类法规和法规性决定共计制定40件、修改24件、废止19件,对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适应国际能源发展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要求,及时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为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走出转型高质量发展新路提供有力保障。制定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条例,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人才支撑,优化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体系。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外来投资促进条例,使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来投资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探索通过立法把政策转化为法规,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制定了山西老陈醋保护条例,促进我省醋业做大做强。出台了康养产业促进条例,推动我省康养产业合理布局、深度融合。制定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统计等方面的一批法规,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规定等法规中,一方面规定了对在工作中结合实际依法改革创新、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另一方面规定了容错机制,消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激发和保护他们改革创新、敢闯敢试、担当作为的激情和干劲。
加强和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工作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提出议案建议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是有关机关、组织的法定职责。在8月18日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国富介绍,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栗战书委员长关于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的具体环节之中,实行集中交办、重点督办、跟踪落实、结果反馈等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议案工作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充分采纳代表意见,制定代表议案提出和处理办法,将代表议案的提出和处理由工作制度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在强化重点办理建议实效方面,建立了承办单位专项报告制度,每年除了常规的“一府两院”向常委会报告建议办理情况外,再确定1至2个具体承办部门,向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本部门办理代表建议的情况。通过“面”和“点”的有效结合,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现了精准化、深入化、实效化。
十年来,省人大代表提出的274件议案、8871件建议,都得到认真办理,做到了件件有回音。这些议案和建议与全省中心工作高度契合、与人民群众所思所盼密切相关,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水平提升,更好地发挥了代表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双联系”做到真联系 取得真效果
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也就是常说的“双联系”,是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工作的重要内容。“双联系”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性安排,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8月18日,在省人大常委会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常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张世文介绍,这些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做到真联系,取得真效果”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制度、平台、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突破。
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形成了较为健全和完善的“双联系”工作法规制度办法体系。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领导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面对面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使常委会的工作更接地气。2018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统筹推进、持续发力,在全省建成了151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3783个人大代表联络点,实现了全省所有乡镇(街道)联络站全覆盖、9万余名人大代表编组进站全覆盖,为代表联系群众搭建起较为稳固的工作平台。联络站建设五年来,各级代表进站活动约16万人次,接待群众约20万人次,收到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8.4万余件,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近6万件,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常委会以各种形式联系省人大代表1.1万余人次,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民意基础越来越牢固。
本报记者张荣、王佳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