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忻州:上半年第一产业发展有“新”意

发布时间:2025-08-06 09:11 浏览量:50

忻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忻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620.1亿元。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7.9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50.1亿元,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42.1亿元,同比增长4.8%。


第一产业“领跑”,背后是忻州市农业发展向“新”力的提升。在忻州,农业产业领域的含“新”量,处处都能“看得见”。


在忻府区九原生态农业产业园内,一株株香蕉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香蕉果实。香蕉、火龙果、车厘子等热带水果在忻府区试种成功,不仅为忻州市特色种植业又添了“新品种”,更为当地农业产业产值增长和农民增收构筑了“新高地”。


在保德县,无人机成了当地农民的“新帮手”。植保无人机可以突破地形限制,精准控制药量,减轻人工作业负担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在静乐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山西瑞发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杂交谷子品种“忻谷33号”成为忻州种业振兴的“新名片”。该企业每年可生产1万余吨谷子种子,可以满足2300余万亩耕地的用种需求,为当地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渠道,同时带动了当地谷子种植提质升级。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忻州市农业生产效率逐年提高,拉动第一产业各项指标持续攀升。上半年,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9.7亿元,同比增长6.2%;全市蔬菜产量为3.9万吨,同比增长11.4%;全市水果产量7453.2吨,同比增长12.1%。


产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政策是保障。


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着力稳面积、提单产、强特优、创品牌,开展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示范推广行动……在今年3月召开的忻州两会上,该市明确提出的第一产业各项发展目标任务,为上半年第一产业领域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制定了“计划表”。


当地农业部门则在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农业机械化步伐持续加快、培育更多农业龙头企业、持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举措,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为全力推动农业领域改革迈向纵深制定了“路线图”。


上半年,忻州市坚持抓特色,强优势,树品牌,以“中国杂粮之都”这一“金字招牌”作为依托,稳定发挥“特”“优”农业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动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融合建构,以科技创新引领,探索出农业现代化与杂粮产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忻”路径。


在五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卫星遥感+物联网+区块链”构成的智慧农业系统,让甜糯玉米种植加工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在忻府区,“三位建模”技术让杂粮有了自己的物候期特征“数据库”,为杂粮种植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在河曲县,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让红葱加工走向智能化、数字化……


从果园到农田,从种子到餐桌,忻州市紧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这支笔,以扎实的行动和创新的举措做好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全面激发了农业领域的发展动能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焕新活力。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48元,同比增长5.9%。


本报记者 畅雪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