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赫兹技术(大同)研究院气象专家的精准预测下,云州区的种植户可及时掌握黄花晾晒时间。图为正在晾晒的黄花。 本报记者 杨晓明 摄
立秋之后的连续降雨,让塞北大地骤然变凉,愁坏了当地的黄花种植户。
8月10日,连续4天降雨,使得之前采摘的大量鲜黄花未能得到及时晾晒,大同市云州区几个专业合作社的黄花种植人员很是纠结:还会不会下雨?能不能晾晒?这可是非常关键的一次晾晒。
这时,太赫兹技术(大同)研究院气象专家精准分析得出结论:10-12日晴天,可以晾晒。这一消息驱散了种植户头上的阴霾。
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万亩,盛产期黄花10万亩。连续降雨影响了黄花的及时采收和晾晒加工。天气状况成为黄花种植户、合作社负责人及云州区领导关心的头等大事。
太赫兹技术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十大技术之一”,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前沿科学。2020年,太赫兹技术(大同)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作为提供技术研发、投资孵化、产业合作、产业协作、成果转化的平台,该研究院服务于毫米波太赫兹技术高科技企业发展,通过扶植培养一批毫米波太赫兹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大同相关科研制造产业发展,最终形成我国自主可控的毫米波太赫兹产业发展链条,为大同转型发展蓄势赋能。
自今年7月5日起,太赫兹技术(大同)研究院开始为云州区各乡镇提供2小时短临、72小时短期的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7月11次降雨、8月11次(截至8月19日)降雨均被成功预测。该研究院还结合各乡镇居民的反馈,在降雨的时段、态势、范围等方面都提供了非常及时、准确的预报,避免了大家因黄花晾晒过程中突遇降雨、未能及时收回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截至8月19日晚8时,该研究院共发送早报46条、午报16条、晚报46条、预警信息32条、温馨提示信息6条,为合作社及种植户合理安排黄花的采摘和晾晒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1年,大同市黄花总产量为14.1万吨。今年以来,准确的天气预报使黄花得到及时晾晒、及时回收,保障了黄花品质,避免了天气因素给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预计今年该市黄花总产量可达1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可突破42亿元。
本报记者 杨晓明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