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潞安化工天脊集团化肥成品库,发往各地的化肥正在抓紧装车。王爱军 摄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圣家营种植大户安爱国种土豆“种出了名堂”。他使用天脊硝酸磷肥种了1300亩土豆,收入400万元。
不只是安爱国。9月6日,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镇可可盖村,潞安化工集团天脊土豆肥示范田进行了现场测产,通过专业机械挖土豆、现场过磅、装箱称重、认真记录,最终测出了亩产5.8686吨的好成绩。来自周边省市的100多位土豆种植大户,实地见证了天脊土豆肥对农民增产增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天脊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胡贤贤说:“5.8686吨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承载着广大土豆种植户艰辛的付出,见证了天脊集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的初心和使命。”
袋袋硝酸磷,土豆变“金豆”。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农业丰产增收重要的生产资料。近年来,天脊集团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积极开展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结合土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第四大粮食作物、用肥市场潜力巨大的实际,针对土豆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优化工艺配比,今年正式推出适合土豆全生长期的天脊土豆专用肥。
土豆专用肥富含土豆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配比科学、释放均衡,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能促进土豆根系发达、植株健壮、薯块膨大。如何让土豆肥这款创新“肥”被市场接受?天脊集团选取陕西榆林、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乌兰察布和多伦四个天脊土豆肥基地,改变以往化肥销售部—县级代理—基层门店的模式,实行化肥销售部—代理商—土豆种植大户的模式,成立了土豆肥推广小组,农技人员上门跟踪服务,对种植户进行用肥指导服务;在土豆开花季节和收获季节召开了现场会。扎扎实实的创新耕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土豆肥推出的第一年,不仅取得了销售超过1.5万吨的业绩,而且得到了市场和种植户的信任和认可。
民以食为天,土以肥为粮。20世纪70年代初,农业部通过对挪威硝酸磷肥先期广泛试验,把复合肥料硝酸磷肥作为中国化肥首选。1983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建设大军和上百名外国专家汇聚潞城。历经3年多的艰苦奋战,一座现代复肥城在古老的上党大地建成投运,中国第一代复合肥料硝酸磷肥顺利产出。
生产装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天脊化肥的高品质。从煤制氨源头到产出硝酸磷肥,一粒硝酸磷肥的生产环节有7000多个工艺指标参数。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天脊集团不忘初心,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实施产品转型、赛道转换,细分市场、激发活力,充分发挥硝酸磷肥核心工艺和技术优势,依托强大的科研力量,有效提升土壤肥力,进一步促进农作物根系生长、植株健康、产量提升、品质丰富,不断激发农民增收新动能。
作为一家有40多年历史的国有农资企业,天脊集团始终将品牌和品质作为生命线,在做精做优硝酸磷肥的基础上,推进“产销研”一体化,加快传统肥料的高效化、功能化、专用化研发进度。他们以现代农业和农民需求为出发点,践行“差异化”的营销创新思路,在存量市场上选取经济作物市场潜力较大的山东市场作为试点,开启从“大田作物”用肥向“经济作物”用肥、从“代理商”向“种田大户”的转型升级之路,助力“三农”增产增收,实现价值创造。
本报记者 王龙飞 通讯员 王爱军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