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治5月12日讯(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吕凯宇)近日,山西大学程芳琴教授团队研发的“以废治废的煤矸石规模化生态化利用技术”在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斩获“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这一国际殊荣的背后,是襄垣县与山西大学共建的固废综合利用研发基地在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上的持续突破。
襄垣县作为煤炭大县、煤化工大县,每年工业产出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近650万吨。自2018年山西大学固废综合利用长治(襄垣)研发基地成立以来,该县聚焦固废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校企协同攻关,将煤矸石转化为生态修复材料、绿色建材、清洁能源载体,形成多维度利用体系,构建起“科研攻关—技术转化—产业落地”的全链条模式,探索出一条“变废为宝、以废治废”的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
该技术针对煤矸石在堆放过程中存在自燃、污染物渗滤等生态风险与安全隐患,发明了以废治废的煤矸石堆场无害化处置集成技术,通过制备类土壤、有机肥,用于废弃矿坑生态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不仅解决了煤矸石生态化规模消纳问题,还解决了废弃地生态恢复所需充填材料问题,且最终形成了可利用的复垦土地或矿山公园。
通过这项技术,襄垣县复垦下良镇上良村荒山荒沟600亩,合理规划了小杂粮种植区、设施果蔬大棚等,引入马、牛以及梅花鹿等动物,建成观光养殖基地,打造出高标准农田与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基地。
从“生态伤疤”到“绿水青山”,从“工业垃圾”到“金山银山”,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是襄垣县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今后,该县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拓展固废利用场景,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襄垣经验。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