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5月29日讯(记者 张剑雯)5月29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学东深入解读《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内容。
王学东说,我省将分三个阶段提出美丽山西建设目标。到2027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汾渭平原、汾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到2035年,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筑牢拱卫黄河中游和京津冀重要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美丽山西基本建成。
展望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重点领域实现深度脱碳,生态环境健康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山西全面建成。
为扎实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我省提出6个方面重点任务。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运输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激发美丽山西建设的内生动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守牢美丽山西建设安全底线。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一体推进重点领域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筑牢自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的抵御力、适应力及恢复力。推进美丽山西共建共享。建立多元参与行动体系,凝聚美丽山西建设的强大合力。健全美丽山西建设的保障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工程支撑,打好美丽山西建设“组合拳”。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