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兴产业抢占新赛道 惠民生做实暖心事

发布时间:2024-03-06 08:40 浏览量:1

大同市云冈区在西韩岭乡举办的第一届乡村旅游文化季现场(资料图片)。 


2023年,大同市云冈区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好于预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质量向好、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为全市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贡献出云冈力量。


争项目扩投资


提服务优环境


2023年,云冈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先后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40余座城市开展招商活动160余次,签约项目41个、总金额256.78亿元。


项目不能一签了之,还要“落地扎根”,更要“开花结果”。


云冈区主动变“政府思维”为“企业视角”,以改革创新“小切口”推进营商环境“大变化”,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积极推出“一优惠政策、两事项清单、三流程图示、六全程代办、八免费服务”的“利企大礼包”,持续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让企业放心投资、舒心经营。


在全区干部群众上下一心、不懈奋斗下,云冈区项目建设实现了“量质齐升”:国网时代储能、兴华联合、中兵铸造、贝利科技、宏基建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恒宗黄芪……一个个项目先后落地扎根、投产达效。


新赛道新引擎


兴产业调结构


大同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奋力开辟“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加快转型发展的产业新赛道。


响应号令,步履铿锵。


云冈区主动谋划布局,紧盯科技、能源、农业、文旅消费“四大赛道”,全力优一产、稳二产、提三产,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趋于优化,“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不断加速。


能源赛道稳步前行,传统能源产业持续优化升级,同热三期、中煤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农业赛道全面发力,云冈亚麻籽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业产品名录,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草莓产业园区,全市首个鳜鱼养殖示范基地开工建设。


科技赛道蓄势发力,以新材料、再生资源利用、储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文旅消费赛道活力迸发,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重阳登高文化艺术节、第一届乡村文化旅游季等文旅消费活动,打造了平旺公园、曼园、魏都水世界、西韩岭冰雪嘉年华4个冰雪运动场,助力文旅融合全面加速。


强功能提品质


惠民生暖民心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筋骨,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前提条件。


2023年,云冈区深度融入提能级,用心用情实施云冈新区、恒安新区、平旺地区、口泉地区、西花园片区、云冈大景区“六区振兴”,城市框架全面拉开;4.4公里的五一街更新改造工程完工通车,累计修建城市、农村以及旅游道路等431.85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累计新建和改造雨水、污水管网115.28公里,口泉地区和恒安新区实现全覆盖,城市积水内涝、雨污管网不分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点滴小事中,云冈区实现了城乡建设“旧貌换新颜”,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一年来,云冈区多措并举扩大就业供给,完成普惠制、订单式、创业等各类技能培训60余期3500多人,组织就业招聘会20场,累计提供岗位1.2万个,建成并投运2个零工市场。2023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41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6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18人,以高质量就业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教育事业发展脚步不停,全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持续强化,保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亿多元;文化事业愈加繁荣,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524场次,免费送戏下乡(送演出进社区)142场次,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


一组组攀升的数据、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让云冈区站在了新起点、开启了新征程。2024年,云冈区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本报记者 翁剑 通讯员 申力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