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兴业善治 强村富民

发布时间:2024-05-20 09:02 浏览量:12

初夏时节,记者在长治市潞州区大辛庄街道果园村的温室大棚里看到,水果番茄、水果黄瓜等果蔬挂满枝头、长势喜人。伴随着果蔬香气,游客们穿行在大棚内,采摘果蔬、拍照留影,享受着惬意的休闲时光。


近年来,果园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打造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为引领的新兴产业示范村,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老果园结出新硕果。


上世纪70年代,果园村因盛产苹果而得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种植模式和单一的产业结构成为制约该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瓶颈和难题。近年来,该村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流转土地、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以蔬菜、花卉种植为主的大型特色果蔬花卉繁育基地,并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采用“村集体投资+村民股份合作+外来资本引进”的模式,形成了集现代农业示范、体验采摘、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康养健身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全钢架节能温室12座,全智能化连栋日光温室8000平方米,年产仙客来、海棠等花卉30余万盆。记者了解到,该村正积极筹建仓储物流销售中心和农业领域电商互联网销售、培训中心,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


规范有序的便民服务中心、主题鲜明的廉政文化墙、理论文化大讲堂、农民书屋……果园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一派崭新气象。从形式到内容,从组织到阵地,从制度到氛围,该村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着力点,强化基层服务“三大阵地”,迈开了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坚定步伐。


“果园村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党建引领助力‘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约1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设有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矛盾调解室、文体活动室等各类功能室,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党员和村民提供服务、活动场所;以‘记住乡愁、留在根脉’为主题的果园村史馆,全面回顾了移民搬迁和果园新村的奋斗历程,让全体村民铭记党恩、留住乡愁。”果园村负责人介绍说。与此同时,该村还引进中药材种植、无公害果蔬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2名,与省农科院建立长期培训联系机制,多次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进村讲课,传授果蔬、花卉种植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打造乡村富裕孵化阵地。投资80余万元,建起了600多平方米的果园村环保驿站,运用互联网构建了垃圾分类微信平台,制定了垃圾分类监督激励机制,划分责任区,组织清运小分队,建立层级有序、标准明确、全域覆盖的人居环境治理单元格,成为全市“垃圾分类”的样板村。通过开展村庄清洁活动、生活污水治理等举措,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


如今的果园村,既有城市的整洁便利,又有田园的风光旖旎,村民纷纷感慨:“房前屋后干净了,居住环境舒适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心了。”


为村民谋幸福,正是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初心。果园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200余户村民搬进了新小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便捷生活;建成了校舍优美、师资优良的果园学校以及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鹏程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70岁以上老人在村里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餐活动、定期体检,安享幸福晚年。


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人心聚,果园村将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奏响农业农村现代化强音,继续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昂首前进。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董鑫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