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因势而谋 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

发布时间:2023-09-07 08:54 浏览量:1


9月6日,太原再一次吸引了世界能源界的目光。以“数字引擎、储动未来”为主题的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在山西潇河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内容,同台交流、建言献策。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在持续推进绿色矿山、绿色电站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打造生态环保项目,特别是煤矸石综合利用、煤炭绿色开采和节水开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力探索。”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冯树臣说。据介绍,我国能源产业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大力支持新能源、新燃料、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领传统能源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坦言,电力系统面临着保供和保安全的挑战,一方面是因为随机性、波动性大,另一方面是变化能力和支撑能力不足为电力输送带来困扰,这就需要储能产业尽快发展。储能具有灵活调节、快速响应、主动支撑等优势,既可以布局在大电源、大电网的关键节点,也可以作为分布式智能电网、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关键装备之一,可储可放,能够及时有力地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未来,新型储能行业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飞轮、压缩空气、氢储能等新型储能具有相对发展优势,是电力系统多元应用的备选。


在储能产业市场驱动方面,黄其励认为,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进一步完善储能资源参与电力市场的配套机制。加快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建设,推动储能资源作为独立市场主体或作为虚拟电厂聚合资源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交易。同时,积极发展共享储能,建立统一调度、共享使用的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储能资源的作用。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协鑫集团副董事长朱钰峰认为,新型储能的“场景革新”,催生了储能行业百花齐放的新未来。在“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为新型储能打开了广阔空间,储能将重塑电力系统“多端互动、超级融合”的物理形态。未来,储能产业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姚凡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