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晋陕丝路情深 共绘开放新篇

发布时间:2025-05-23 08:29 浏览量:1

陕西与山西,一河之隔,千年守望。


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到晋商故里的山西,两省在驼铃声中书写商贸传奇,于黄土地上共育文化根脉。


5月21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开幕,山西携32家优质企业、逾300件展品亮相,续写晋陕协作新篇章,展现三晋大地的转型活力与开放胸襟。


山西元素精彩亮相:传统与新潮的“三晋交响”


蓝绿色调的山西展馆内,印有“大美山西欢迎您”标语的横幅格外醒目,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交织成开放包容的画卷。入口处,“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电子屏滚动播放山西山水风光与产业成就,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看。


步入山西展区,浓郁的地方风情扑面而来。展区内,“舌尖上的山西”与“指尖上的山西”交相辉映,各类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清徐老陈醋的醇香、杏花村汾酒的清香、芮城红枣原浆的甜香在空气中交织,引得各路客商循香而至。


“好得很!”一位陕西客商用地道的陕西话表达了对芮城红枣原浆的喜爱。而平阳的陶瓷文创艺术品、新绛的石狮子、乡宁的紫砂壶等非遗文创产品,则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观众的连连称赞。


非遗与现代科技的碰撞:山西企业“破圈”进行时


在山西清泉醋业有限公司的展台前,苦荞醋的独特风味让不少客商回味无穷。“有点酸也有点甜,味道很特别,听说对心脑血管有好处,我果断下单买了3盒。”一位来自陕西的客商说。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山西名品“出圈”的最佳注脚。


一件复刻自唐代丝路文物的“唐韵”陶杯,成为临汾平水紫砂展台的焦点。“我们想通过古陶对话现代生活,让世界看见山西的文化重量。”临汾市平水紫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非遗传承人巩成说道。


非遗传承人将丝博会视为文明对话的舞台。绛州玉顺石雕传承人家金辉托起一对錾刀雕刻的陕西风格石狮强调:“每道錾痕都是匠心的‘心跳’。”


非遗技艺绽放异彩,现代科技同样吸睛。在山西老万生态炉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万炉业”)的展区,一台黑色落地锅炉前围满客商,该公司董事长邢立力手持中、英、俄语说明书介绍:“中亚地区冬季严寒,我们专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客户研发了三款‘不断电’锅炉,燃木、燃气、生物质三款能源适配,停电也能持续供暖!”作为扎根朔州40年的老牌制造企业,老万炉业正以技术积淀叩开“一带一路”市场大门。


从农业到制造业,山西企业期待突破地域限制。元气岭(山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展台上,用平陆苹果鲜榨的NFC果汁引得客商争相品尝。“30万亩果园是我们的底气,生产线就是新农人的战场!”该公司营销经理赵怡欣的话语中透着自豪。从黄土高原到丝路驿站,山西农业正以品牌化姿态走向世界。


探寻发展新机遇:丝路节点上的“双向赋能”


丝博会不仅是展销平台,更是山西链接“一带一路”的枢纽。平水紫砂文化有限公司的陶器已入驻云冈、太原南站等20余个文旅窗口,但巩成仍渴望通过丝博会“凿刻”全球版图;老万炉业凭借“山西方案”,将朔州制造的火种播种到中亚腹地。


现代农业领域,平陆苹果的“破圈”之路更具深意。“我们不仅要招商引资,更要让世界看见黄土高原的生态价值。”赵怡欣坦言。从錾刀雕刻的石狮到“不断电”锅炉,从古陶复刻到鲜榨果汁,山西正以开放之姿,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碰撞中探寻新机。


这场跨越千年的“晋陕之约”,在丝博会上谱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当驼铃声渐行渐远,三晋大地正以转型发展的蓬勃活力,续写新时代开放合作的壮美诗篇。


图为临汾市平水紫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巩成为客商介绍陶制产品。本报记者 王佳 摄


本报记者 王佳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