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补足服务短板 减轻患者负担

发布时间:2024-09-27 09:39 浏览量:2

“现在看病真的是太方便了,医生根据我带来的化验单就做出了诊断,没有让我再次检查,不仅省了一笔检查费,还节约了排队等待的时间。”近日,在晋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诊室外,刚刚结束诊疗的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之前换一家医院看病,就要重新做一次检查,费时费力费钱。现在的规定真是太人性化了!”


医疗机构是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不同医院间检验结果互不认可、重复检查等问题却成为很多患者的烦心事。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晋城市纪委监委紧盯这一“小切口”,将其列为专项整治项目,全力督促市卫健委推进“听民意办实事——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切实攻克群众在医疗服务中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检验结果互认”壁垒的打破,成为晋城市纪委监委扎实推动医疗领域集中整治取得的显著成果。


“在市纪委监委的督促下,我们全力提升医务人员的‘检验结果互认’认知和业务水平,全市累计开展‘检验结果互认’业务培训2865人次,医务人员深入了解了‘互认’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要求。同时,开展山西省互认信息统计系统培训1187人次,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晋城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共有28所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听民意办实事——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涉及晋城市人民医院检验互认项目92项、晋城大医院83项、晋城市妇幼保健院58项、晋城市第三人民医院45项、晋城市城区医疗集团59项、泽州县医疗集团65项、高平市医疗集团65项、阳城县医疗集团48项、陵川县临床检验互认项目43项、沁水县医疗集团40项,涵盖了综合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机构等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为项目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治过程中,我们细化了监督检查、线索来源、案件查办、整章建制等四大方面15项具体措施,建立了通报反馈、联席会商、抽查督办等工作机制,发挥‘室组地’联动作用,形成了专班统筹协调、监督检查部门各负其责、派驻机构跟进监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市县两级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了集中整治的抓实见效。”晋城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集中整治效果如何,最终要靠群众来评判。‘检验结果互认’节约了群众看病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医院服务更加便民,比如‘一次挂号管三天’的新举措,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次看病多次挂号’的问题。”晋城市纪委监委特约监察员谭军社表示。


截至目前,晋城市28所医疗机构中,“检验结果互认”达3669人次,为群众节约费用51.2万元,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报记者 崔振海 通讯员 卢科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