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改革创新永不止步 探索更多“山西方案”

发布时间:2024-02-29 09:12 浏览量:1

市民在政务大厅领取不动产权证(资料照片)。 

  

2023年12月27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部门在北京签订《“京津冀+晋蒙”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至此,我省不动产登记业务“跨省通办”成员增加到7个,山西周边省份京津冀蒙豫陕不动产登记业务全部打通,群众和企业无需来回奔波,即可跨省就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


2023年12月22日,阳泉市与吕梁市不动产登记机构共同配合,发出“域内通办”不动产权证书,标志着我省市本级不动产登记全部实现“域内通办”。


2023年10月,省自然资源厅在全国率先出台5项不动产登记标准化制度,构建了覆盖不动产登记服务全过程的全省不动产登记标准化制度体系。


…………


一个“大红本”,牵动千万家。不动产登记事关人民群众重要财产权,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群众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我省将确权登记工作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连续两个年度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不动产“房证同交”“地证同交”“带押过户”。省自然资源厅于2023年年初部署“推进改革”,经过一年的持续攻坚,2024年年初实现“常态化开展”,民生领域重大改革掷地有声。


“交地、交房即交证”成为常态。省自然资源厅提请省政府印发文件,部署开展“房证同交、地证同交”。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听取“房证同交”改革进展汇报,充分肯定改革成效。省自然资源厅与5家房企签订合作备忘录,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提前一年实现省政府明确的“房证同交、地证同交”改革目标任务,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入到“一手交房、一手交证”行列。


“带押过户”蹚出新路。我省在全国首批探索“带押过户”,省自然资源厅联合12家银行出台“带押过户”支持政策,为群众和企业节约过户费用、缩短过户时间、简化登记流程,公布可办理的银行网点名录,实现跨行办、跨域办、一站办。省级层面部署开展新建商品房“带押过户”,由存量房向新建商品房、由商业贷款向公积金贷款、由一般性业务向“保交楼”综合施策逐步拓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和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


“一码管房”持续深化。大同市巩固“房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改革,在土地供应阶段生成不动产登记单元代码,并将代码应用于土地供应、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等环节,推进不动产登记单元代码在房地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相关环节前后衔接一致、真实准确,实现查询追溯。


“多事联办”全面开展。“一件事一次办”“高效办成一件事”。运城市“登记+教育”,长治市“登记+水电气暖”,太原市“登记+公证”……各级登记机构将不动产登记与其他社会服务打包联办,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社会服务更加多元。


“域内通办”基本实现。围绕实现群众异地办证“一次都不跑”,继续巩固深化太忻一体化登记成果,2023年6月底前太原、晋中、忻州3个市本级实现了“域内通办”;12月11市本级打通政策和系统瓶颈,均已实现“跨市通办”。


“跨省通办”逐步拓展。2023年9月15日启动“晋津通办”,并发出首本证书,10月晋陕豫3省印发《不动产登记“域内通办”工作方案》,12月27日举办“京津冀+晋蒙”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签约仪式,运城与渭南、大同与张家口……异地申请办证逐步实现常态化开展,山西“跨省通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改革红利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持续推动我省不动产登记领域重大改革,省级“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功能日趋完善,推出大厅端、电脑端、手机端、中介端、开发商端5类端口。8家银行已通过“总对总”接入省级平台。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自然资源厅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将继续努力,制定、落实有效举措,以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