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女子天天晚上直播,音量特别大,吵得我们无法睡觉……”“楼上住户多次漏水渗透到我们家,而且不管不问……”“婆婆不给我带孩子,还经常挑毛病……”这一桩桩矛盾纠纷都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沁源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打造“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多元解纷中心,积极探索“三三”工作方法,以社区法治实践不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三”工作方法,即通过共享调解场所,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相结合,建立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完善民情收集、快速处理、持续跟踪三项机制,融合调解力量、汇集专业资源,依靠社区居民,解决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情,做到民事民调、民事民管、民事民办。
明确三类主体,融合调解力量
按照“小问题不出楼栋、大问题不出网格、疑难问题不出小区”的原则,社区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两委班子为成员的调解领导小组,并邀请县法院、镇司法所、镇派出所等多主体入驻解纷中心,实现“多元解纷”。为达到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实效,社区还成立以人民调解员为核心的防范化解纠纷“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依托网格员、楼栋党小组长、单元长、物业工作人员等最接地气的一线群体“普通人”力量,及时发现矛盾苗头;第二道防线发挥社区干部、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带头人”力量,推行社区圆桌对话沟通机制;第三道防线发挥小区内机关干部、退休老党员、行业达人等“明理人”力量,稳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完善三项机制,防范化解纠纷
一是民情收集机制,小区党支部负责全方位收集社情民意,“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民情收集的长效管理。二是快速处理机制,在接收到小区居民矛盾信息1小时内分派雷锋调解能手,12小时内启动调解,推行“明理说事+心理疏导”调解方法,实施“一经发现、马上调解、及时化解”的快速处理机制。三是持续跟踪机制,调解完毕,网格员、楼栋党小组长与当事人保持沟通联系至少3次,避免调解出现反复,保证调解效果。
区分三类调解,高效解决纠纷
一是人民调解。网格员、楼栋党小组长、单元长等在入户排查安全隐患、帮民代办实事等便民服务中,能够及时发现居民的潜在矛盾纠纷,防范于未然。二是行政调解。有居民因为土地、公共财产等问题引起纠纷,此类纠纷涉及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解答,社区两委即刻联系司法所、派出所等专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讲解,法理结合解开居民“心结”。三是司法调解。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调节组成员会告知当事人通过司法调解,并主动对接司法部门,帮助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便民诉讼法官也会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开展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理性对待法律诉讼,使居民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司法服务。
(贺志敏)
责编: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