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山西:金融机构唱响服务实体经济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5-05-13 08:31 浏览量:1

 

中国进出口银行山西省分行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助力。

本报记者 姚凡 通讯员 张锦天 摄 



在当前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省金融机构以科技为翼、服务为锚,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助力外贸企业“走出去”、服务“三农”发展等领域持续发力。从智能工厂到特色农场,从跨境贸易到农业工程,全省金融机构正以创新之姿、担当之责,谱写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华彩乐章。


助力外贸企业提升进出口能力


近日,在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山西陆港综保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一边向记者展示刚刚收到的进口信用证,一边兴奋地说:“中国进出口银行山西省分行为我们公司开立了首笔进口信用证,既保障了交易安全,还提供了融资便利和风险管理工具。”


山西陆港综保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作为我省综合保税区建设与运营领域的重要企业,关于进口重要铁矿石、铜精矿等大宗商品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跨境贸易结算和融资支持提出了迫切要求。中国进出口银行山西省分行及时为山西陆港综保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开立进口信用证,帮助其运用金融工具,扩大外贸业务。


据统计,2024年,该行为我省13家企业开立进口信用证178笔,金额84.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6.09%;向我省5家企业提供跨境贸易融资18.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8.43%。


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主力军,中国进出口银行山西省分行努力把金融政策优势转化为支持外贸企业“走出去”的新成效,助力我省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该行支持焦煤国贸、阳煤国贸等多家省内外贸企业进口铬矿、镍矿和锰矿等矿产品;支持太钢不锈钢、北方铜业、智奇铁路、云冈纸业等制造企业进口铬、铜、动车轮对、木浆等材料,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我省企业发展进出口业务、提升进出口能力。


科技赋能破解融资难题


“以前贷款要跑断腿,现在手机点一点,资金就能到账了。”山西综改示范区某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张明军感慨道。他所在的企业凭借“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从兴业银行太原分行获得了100万元信用贷款,这笔资金为企业新研发的智能项目提供了支持。


记者了解到,兴业银行太原分行推出“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从发明专利、科研团队、技术优势等维度量化评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替代传统信贷评价方式,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及时雨”。截至目前,该分行累计为2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放“技术流”贷款超218亿元。


浦发银行太原分行推出的“浦惠来了”APP,通过构建“五芯”服务体系实现金融服务的场景化触达。某小微企业负责人王晋芳在APP上完成企业认证后,经系统自动生成企业评分,很快就获得了50万元授信额度。“从申请到放款全程线上操作,省时省力,太方便了。”王晋芳对这款“金融管家”赞不绝口。


浦发银行太原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浦惠来了”APP为中小微客群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芯贷款、芯交易、芯生态、芯成长和芯陪伴“五芯”服务,上线以来累计帮助超过2000户小微企业。


华夏银行太原分行在汾阳市推出的“汾酒经销数贷通”业务,为白酒产业链注入了新动能。该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介绍,他们紧跟全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政策导向,充分运用数据要素和金融科技手段,将金融服务精准延伸至汾酒经销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群体,有效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大幅简化融资流程。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在临县碛口镇,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的“惠农e贷”宣传海报随处可见。养羊大户王建国通过手机银行申请的20万元贷款,很快就到账了。“我买了30只母羊,正常情况下,明年出栏量利润可能会翻一番。”他指着新建的标准化羊舍说。


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创新推出的“四位一体”服务渠道,依托“营业网点+惠农通服务点+村委会+三农金融服务讲堂”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金融服务网络。去年以来,该行围绕省内特色产业、涉农客群,陆续推出“粮农e贷”“惠农e贷·设施贷”“惠农e贷·订单贷”等专项产品,集中开展贷款营销投放。今年,该行推出“惠农e贷·专业大户贷”,满足种养殖等涉农生产经营大户的信贷需求。截至今年2月底,该行农户贷款余额280.99亿元,惠及农户16万户。


平遥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当地农业部门,获取123户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信息,与岳壁长山药、洪善大棚种植、襄垣酥梨、东泉苹果等特色种养殖大户进行对接,将种植面积、历史产量、销售渠道等纳入授信模型,加大信贷供给,全力支持特色农产品发展。


广发银行太原分行在繁峙县光裕堡村实施的滴灌工程,让旱作农业焕发新活力。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4.2万元,援建滴灌试验田1486亩。建成高标准农田后,亩均增产将达到30%,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未来,随着金融服务的持续深化与创新,我省金融机构必将以更精准的举措、更高效的行动,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山西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迈向新高度。


本报记者 姚凡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