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新项目跻身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04-08 09:05 浏览量:45

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冯毅松 摄 


近日,记者在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锂电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现场看到,塔吊林立、机器运转,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作业。该公司副总工程师苗艳丽说:“目前项目1号和2号厂房已建设完毕,正在进行内部设备的安装调试。”


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委、区政府主动融入省市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抓项目促转型,强链条聚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引入了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该集团控股的山西瑞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成功落地潞城经开区后,既发挥了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又填补了该区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的空白,起到延链、补链、强链的作用,是该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苗艳丽告诉记者:“锂离子电池分为动力型、储能型和消费电子类等,公司生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强劲增长。该公司紧跟市场步伐,不断开展技术攻关,通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在原材料上“做文章”,让作为传统产业的针状焦、石油焦等“老产品”焕发出“新活力”。“我们的原材料从焦开始,焦是一种无定型的碳材料,层间距比较大。我们通过整形、造粒得到想要的颗粒,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碳层进行重新排布,形成晶体结构,也就是我们最终想要的活性材料——石墨负极材料,这个环节至关重要。”苗艳丽说。


该公司董事长刘旭东表示:“项目一期预计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投产,投产后可年产4万吨锂电负极材料。公司定位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三星等国内外锂电池制造商。这个项目不仅在拓市场、促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而且对于全市乃至全省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项目建成后形成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规模化产能,能够带动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焦亚森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