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忻州市司法局积极主动探索,借助AI赋能法治宣传工作,创新推出“AI+微视频”普法新模式,以“流量”为法治宣传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切实提升了普法工作效能,构建起了普法“忻”生态。
技术加持
普法实现“全天候”
当前微视频已经成为大众信息交互、媒体社交的重要载体。忻州市司法局先行先试,借助微信平台,以微视频为载体,突破传统普法形式局限的同时,也为破解传统普法宣传“内容传播难、内容更新不及时、受众触达窄、互动效率低”的难题找到了“出口”。
结合微视频“小、短、精、快”等特点,忻州市司法局特别设计了以“一图读懂”为标准,固定版式+动态数据更新相结合的微视频模板,实现“一次设计、无限复用”。该局还整合人才、技术资源,借助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工具,探索剧本生成、模板搭建、视频素材设计等,丰富法治传播形式多样性。
该局利用微信群每日向法律专业人士、媒体人士和社区工作者等人群定时推送普法微视频,“见缝插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形成了全天候普法“信息流”,让广大群众“刷屏即学、驻足即懂”。
内容生动
法治教育深入人心
忻州市司法局制作的微视频,内容涵盖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平安忻州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等经济社会领域以及安全生产等群众生活领域,包括新春安全不打烊、两会精神解读、邻里纠纷矛盾化解等一系列内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该局积极构建接地气、入人心的“大普法”格局,制作的视频接地气、贴民意。内容生动的微视频,让法治教育从“云端”流动到“指尖”,推动了法治建设成果倍增。该局还重点对政法系统人员、公共法律工作者等群体推送各类相关法律信息,以“靶向”式传播,让法律条文和方针政策深入人心。
AI赋能
普法宣传走向“精准滴灌”
记者从忻州市司法局了解到,通过微信群的高频次推送,该局每条“微视频”可以覆盖约500名目标群体成员。截至目前,已经推送到的受众群体累计超过10万人次。
事实上,法治“微视频”传播速度快,且能通过转发形成用户数的几何倍数增长,各类内容实际送达人数远超过预期。据了解,该局正在探索借助AI生成各类动画场景、情景短剧、虚拟数字人解读等形式,打造“VR普法剧场”,通过AI分析用户需求,智能匹配相应群体,实现定向推送普法“微视频”,提高视频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该局还在探索增加“微视频”推送平台,并向基层广大用户延伸,构建起长效普法机制的同时,提高法治社会建设的群众参与度。
革新技术,创新方式,提升效果,忻州市司法局“AI+微视频”实现普法与群众需求“双向奔赴”的同时,也推动普法宣传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打通了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畅雪 通讯员 宫雅姝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