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山西陵川打造专业镇东风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

发布时间:2023-05-12 14:48 浏览量:1

 陵川县连翘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摄 


陵川县是久负盛名的“太行药乡”,中药材种类多达521种。其中,“陵五味”名扬业内,“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乘着省、市两级打造专业镇的东风,该县搭建起扩规提质、补链强链、融合引流的大舞台,上演了一出出特色中药材连农带农富农的重头戏。


正如参与其中的老百姓所说:漫山无闲草,草草都是宝。用好这法宝,青山、金山,一个也不少。


比优势,寻潜力


坚持走中药材产业路


谈起陵川,很多人会想到“清凉胜境”四个字。每年入夏,都会有大量游客前往陵川避暑。


除此之外,陵川还有哪些优势和潜力?陵川县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沉下去,通过调研察实情、摸家底,尝试用市场化眼光审视发展难题。陵川县中药材产量丰富、品质很高,正是国内外药企所需的珍贵原材料。而特色,本身就是优势,是发展的潜力、产业的根基。


于是,陵川县开始以“稳定东部、拓展西部、巩固大田、开发山地”为原则,积极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大力推广连翘、潞党参、黄芩、火麻仁等道地特色中药材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今年,该县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轴线,在沿线野生连翘分布集中的重点乡镇及荒山荒坡,启动实施了20万亩连翘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离家近,每天有100多元的工费,还能免费学习种连翘的技术。”谈起连翘种植技术,家里种了很多年连翘的和根生很开心。他告诉记者,掌握了种植新技术后,他家的5亩连翘在去年迎来了大丰收,“仅靠摘连皮,去年八九月份就收入2万元。”


陵川县农投公司项目部副部长郭俊亮告诉记者,中药材扩规提质,多采用“农投+合作社+集体经济”的模式,县农投负责前期投资,合作社参与建设,村集体则以土地入股分红。目前,陵川全县各类中药材分布面积达到126.8万亩,中药材种植业年产值突破5.28亿元。


农民增了收、土地增了值、药材增了产、山坡增了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陵川有了新抓手。


举龙头,强链条


中药材敲开百姓致富门


今年春节刚过,陵川县九州天润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就门庭若市,来自广州、深圳、内蒙古等地30多家企业的考察团纷纷来访。


去年,该公司与中国中药集团、华润集团、太极集团等十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当年中药材吞吐量突破了1.6万多吨,累计销售额超过1.1亿元。


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市场通道打开后,老百姓种药材的收入就会水涨船高。九州天润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四清告诉记者:“这几年连翘、潞党参、黄芩、蝉蜕、火麻仁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了好几倍。其中,火麻仁市场价格涨了六七倍,蝉蜕收购价格直接翻了近10倍。”


宋四清还介绍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循着药香就找到陵川来了。”从“找市场”到“市场找”,充分印证了陵川中药材这一“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


陵川县大力推进总投资25.6亿元的中药材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着力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强力引入精深加工“链主”企业,在补链、延链、强链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今年2月开始试运行的绿之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入驻中药材产业园区的“链主”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已经取得7项技术专利,完成200多万吨原液试生产。绿之金公司董事长韩苗苗介绍说:“在绿之金工作的陵川人有40多个,工资收入大约都在4000元到6000元。”


从举龙头到强链条,陵川县中药材产业在调优产业结构中谋求高质量发展;从种药材到加工药材,陵川老百姓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就业转型,实现了增收致富。


兴业态,树品牌


药香飘进千家万户


今年惊蛰过后,陵川县古郊村的村民格外忙碌,原本无人问津的连翘叶如今成了当地老百姓争相采摘的香饽饽。


“我们这儿开了个制茶厂,白天摘了茶,晚上送来就能变现。”古郊村村民魏月娥口中的“制茶厂”就是该县的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除了采茶,魏月娥也在这里制茶,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


“连翘叶医药价值高,用连翘叶制成的连翘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雪梅是土生土长的陵川人,她想把连翘叶做成一个让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希望陵川也能像南方产茶地区一样,家家户户来做茶,形成家庭小作坊、区域大品牌。”


目前,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共有6个连翘茶加工车间,已开发出绿茶、红茶、黑茶等系列产品,计划在全县布局20个加工车间,带动5000户农民增收致富。


小小车间,正是陵川县吃透“土特产”3个字,以多元价值的特优农业破题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


去年,陵川县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7亿元,占全县GDP的23%,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达3000元;特别是潞城、古郊、夺火、马圪当、六泉5个乡镇中药材主产区,农民人均药材收入超过55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60%。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