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城乡同饮“安全水” 数智赋能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7-02 08:27 浏览量:3

本报长治7月1日讯(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卫娇)今年以来,沁源县积极响应“五水综改”要求,以数字化、智慧化为支撑,推行“规模化发展、信息化管理、智慧化运营”的工作思路,实现“从源头到龙头”“从供水到排水”“从运行到服务”全流程智慧化管理,致力于编织城乡供排“一张网”,推动全县水务事业一体化管理、推动水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县以城乡统筹、水务一体为原则,将原水、供水、配水、污水处理到再生水回用整个产业链上下延伸,构建成为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一体化运营体系,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优质服务,目前已将县城、郭道镇用户2万余户,用水人口7.5万余人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预计2025年底可达全县人口70%以上,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同价、同服务”的目标,为全县城乡居民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放心的水资源保障。


同时,该县实施沁河沁源段生态治理项目,将永和水库水源接入县城、郭道镇、交口乡、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彻底解决区域水源不足问题,直接受益人口达7.5万人,受益企业30余家。优化管网配置,实施末端供水改造,解决6个住宅小区、两个城中村1200多户末端用户水量、水压不足问题。


该县以水资源数据中心为基础,建立“数据资源知识化、应用系统智能化、运行环境节约化、标准体系规范化、安全体系可靠化”的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智慧管理体系,目前已实现对主要河流、水源地、水位、水量、雨量、水情、防洪、防汛、供水等信息实时监测分析和对部分水厂、泵站自动化控制,河流、水源地监测覆盖率80%以上,水厂泵站自动化控制率50%以上。在日常维修、抢修、营收、调度和用户端使用体验上,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管理运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有了平台,关键还需优化服务供给。该县通过拓展应用软件服务功能进一步满足用水户供水信息查询、水费交纳、问题反馈等使用需求,着力提升群众操作的便捷度和体验度;简化业务流程,减少用户办理业务的环节和时间,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上门服务,对于行动不便或有特殊情况的用户提供上门收费、维修等服务;建立客户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用户的咨询、投诉和建议,及时解决用户问题。


该县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落实水源地巡查制度,进一步增加水源地巡查频次,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水源水质变化,严格把控制水环节,采用先进的制水工艺和技术,定期对制水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出厂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加大管网水监测力度,在城市供水管网的关键节点设置水质监测点,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同时,该县建立管网巡查检漏队伍,对县域内供水管网进行全面巡查,做到管网现状底清数明,有效降低管网漏损,抑制跑、冒、滴、漏,提升水质安全,提高应急抢修效率,减少爆管、停水等重大供水事故。


该县坚决贯彻县“三干会”决策部署,推出“预存免安装”优惠活动,依法推进供水行业智能水表安装7000余块,智能水表覆盖率达85%,漏损率由30%下降至20%,2024年营收额同比增长31.95%、用户投诉率同比下降80%,用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该县实施阶梯水价,根据用水量划分不同阶梯并执行相应价格,以此激励居民节约用水,增强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用水习惯,助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