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赵海鹏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五,尚未消融的积雪附着在水墨丹青般的沟谷峁梁上,起起伏伏地徜徉在清澈深
“去年,杨懿家卖了20多头牛犊,收入十七八万元。”“听说志东家的十几头母牛快产仔了,
今年29岁的杨懿有着11年的养牛经历。11年前,一场意外车祸夺去了杨懿父亲的生命,也彻底
“他父亲是我们村里规模
“以前我也知道养牛能挣钱,可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养不起。现如今,政府不仅给我提供资金支持,还教我如何科学养殖。”岩庄村村民崔建华说,2014年他贷款5万元加入公司开始养牛,现在已发展到47头,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在外打工
离杨懿所在的养殖小区不远的马家岭沟养殖小区内,村民周志东乐滋滋地说:“我已经有16头母牛怀孕了,开春就产仔,到时候又多16个‘家庭成员’。”
“我们全村123户、317口人,除了外出务工的,只要留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牛,目前存栏1300多头。”话里话外无不流露出杨永军发自内心的自豪,“这不,马上就开春了,开春存栏很快就能突破1500头。”
为实现规模化养殖,岩庄村先后建起了5个养殖小区,在实现人畜分离的同时,岩庄村的养殖业迈上了规模化养殖
“牵住产业‘牛鼻子’,抓住政策好机遇,岩庄村的牛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分水岭乡党委书记李山红说,岩庄村的发展模式不仅让村民摆脱了贫困,过上幸福生活,而且为全乡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岩庄模式”。
采访中,村民们的话题离不开“牛”,脸上始终洋溢着“牛气冲天”的喜悦,通过养牛实现共同富裕成了他们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