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山西农信:“贷”动特色农产业,“贷”出甜蜜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03-01 10:06 浏览量:5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晋南到晋北,广袤的三晋大地上持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农业生产突破了时节的约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为乡村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注入了更多的潜力和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金融支持地方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山西农商联合银行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大战略,积极探索新途径、把握新目标、发现新需求,紧密联系指导各市县基层行社,力求全方位、多角度为地方“三农”注入金融活水,特别是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大胆实践,灵活施策,倾心服务,“贷”出了一批批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产业,“贷”动了农民就业,也“贷”出了乡村致富的新道路。

制度奠基,基层施策有遵循


位于晋南运城市夏县的一处大棚内,一排排油绿的西瓜苗整齐排列,虽处严寒,但在温暖湿润的大棚内犹如被精心呵护的婴儿,正茁壮成长。

夏县农商银行在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的指导和指示下,聚焦该县西瓜产业的发展,制定金融服务地方西瓜产业发展方案,要求全行四个党支部每月10日前组织网点负责人及党员召开月度例会,对辖区支行在助力西瓜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服务、信贷支持等工作进行经验交流,并在扶持西瓜产业发展的信贷投放、电子银行服务等方面建立台账,将服务落实到一线。同时,该行社对辖内11个乡镇171个行政村再次启动整村授信,召开启动会、推进会、约谈会等16次,及时调整考核方案,确保扶持西瓜产业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该行建立“三位一体”的扶持瓜农架构,形成全员齐动员、上下齐发力的扶持瓜农新局面。对客户经理进行片区划分,落实“一对一”对接服务,深度挖掘目标客户及潜在客户。

同时,该行为全行从事信贷工作的120余人配发了专用“背包”,里面装入辖内客户名册、金融产品宣传册、电子银行等所有金融服务用品,使这支队伍在服务营销、整村授信中能够创造性传承“背包精神”。该行常规性开展“以老带新”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开展观摩督导会,进一步提高新员工的工作能力。组织开展“信贷档案规范化”“信贷基础工作”培训,进一步提升信贷人员的专业技能,锻造拥有理论素养和超强实力的信贷新人。该行坚持“三个服务”理念,不断拓宽渠道、优化流程、细化服务,力求“精锐出战”“精准服务”“精细管理”,在各村张贴客户经理相关信息,在办贷大厅内公布监督举报渠道,公开接受群众的咨询和监督,全面提高阳光办贷工作效率,全力赋能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农民共同致富。

经验铺路,金融支持有方法


大同市天镇县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典型的农业大县,不仅是全省“蔬菜重点链”建设试点,更是闻名全国的京津冀的“菜篮子”供应基地。近年来,天镇县联社依托当地“特”“优”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蔬菜产业的过程要素、各类主体开展“全产业链”式的金融服务,覆盖从“一粒粮种”到“一桌好菜”各个环节,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天镇县联社立足实际,积极主动与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对接,通过全面摸底、上门走访、问需解困,为种苗产业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一是政银携手。班子成员多次对接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深入了解全县种苗产业状况和金融需求,先后前往5镇、6乡召开近20余场“政银企”对接会,累计为30余家企业宣讲信贷政策和产品,推动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走深走实。二是网格营销。借助种养大户、产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通过与县蔬菜协会对接,有针对性地为育苗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创新产品。量身定制“大棚贷”“种苗贷”产品,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截至目前,共走访对接育苗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1262户,种苗产业贷款余额达2.11亿元,为种苗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天镇县某农业发展公司作为是大同市规模化蔬菜育苗企业之一,在农信社的支持下,建立了4个育苗基地,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改进传统育苗模式,年育苗能力5000万株,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培育农业增效新亮点。

天镇县联社聚焦产业振兴,以普惠金融的力量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为构建立体多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注入金融力量。首先是赋能农村电商渠道。运用互联网拓展蔬菜市场销售渠道,通过在“晋享商城”上线“绿色蔬菜”专场、开展“电商+助农+直播”等多元化销售模式助农直播带货,助力“小产业”融入“大市场”。其次是打造文旅融合阵地。紧紧围绕大棚蔬菜产业做文章,投入170余万元信贷资金,支持10余户农户在东沙河一村建设30余亩大棚观光采摘园,吸引周边游客观光采摘,有效提升蔬菜产业价值链,让老百姓因菜致富、因菜兴业。

倾心服务,产业发展有保障


在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古交镇南苏村,一杆杆、一片片晾晒的粉条,成为村落里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这些正在晾晒的粉条就是我致富的‘金条’,制作原材料为红薯淀粉,热量低且饱腹感强,口感也很Q弹,不仅深受本地百姓欢迎,还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如果没有新绛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我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南苏村非凡粉条加工厂负责人秦某感慨地说。

1993年,秦某从父辈手中继承了还只是小作坊的粉条加工厂,随着生意越做越大,2013年秦某萌生了转型升级的想法,但引进设备所需的资金却成了困扰他的难题。新绛农商银行古交支行在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积极开展贷款调查,不到两天时间20万元的贷款便打到他的账户上。有了资金作后盾,秦某及时转型改造。2023年,古交支行主动将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元,大力支持粉条厂发展。同时,该行还结合地方产业政策,把金融服务全程融入粉条原料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粉条深加工产业链条,下沉服务重心,列出客户清单,逐户了解客户需求、开展跟踪服务、进行评级授信,使粉条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年以来,南苏村红薯粉条春节订单量已经超过10万吨,俏销全国。

“咱们这边种植的山药一般都是‘麻山药’,口感较脆,表皮光滑,多用于日常餐饮中食用......”新绛县桥东村山药种植大户李晓东带领着新绛县龙兴支行工作人员走进自家山药仓库,并热情的介绍着“麻山药”的特征与用途。

在李晓东看来,他的种植成功路,与新绛农商银行紧贴农时的信贷资金扶持密不可分。2018年,是李晓东种植麻山药的第二年,也是他扩大种植规模的关键一年。当时,该行龙兴支行客户经理上山下乡宣传金融政策与产品,对接桥东村山药种植户,了解到每年10月至11月这段时期山药种植户容易出融资难题以后,主动上门,问需于民。5万元、10万元、30万元,在随后的6年间,该支行对李晓东的信贷支持随着麻山药种植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为山药顺利种植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洗马村位于虞乡镇东部6公里处,该村从1994年开始建设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蔬菜和大棚西瓜。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洗马村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西瓜”村。

为充分发挥洗马村西瓜种植产业优势,多年来,永济农商行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整村授信,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深入农户调查,精准对接瓜农需求,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授信200余户,授信金额2300余万元,保障了这一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永济农商银行的支持不仅仅局限在资金上,在农户遇到生产上的困难时,他们及时联系专家引进新技术,帮助瓜农解决问题,同时,在产后销售商,永济农商银行在每年西瓜上市前,就主动联系当地的“蒲欣”合作社,免费为合作社和瓜农提供商标、西瓜贴签、礼品箱等,帮助农民打造特色化品牌西瓜,提高品牌知名度,蹚出一条以种植西瓜带动村民致富的新路子,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蜜。


责编: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