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欧志强
惊蛰过后春风至,春耕备耕正当时。
“八道水工程让我吃上了定心丸,我要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3月6日,长治市平顺麦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梁余妮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3月2日,在我省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联席会议上,13个联席会议组成部门明确提出,要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为该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省乡村振兴局和省民政厅态度鲜明:全力协调推进常态化帮扶,做好联席会议组织、联络、协调等日常工作,带头执行好各项工作制度,确保联席会议机制高效运行。
在三晋大地上,一场在“三农”领域凝聚各方力量走向共同富裕的战役,吹响了奋进
那么,为什么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它对于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意义何在?
为什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事件是今年我省‘三农’工作的重点。”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宏说。
2021年,我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联席会议制度,省直行业部门按照“全覆盖抓排查、全领域抓整改、全过程抓监测、全方面抓巩固”要求,逐村逐户逐项全面排查整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问题静态清零、动态保障。
张玉宏介绍,联席会议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动态解决巩固脱贫成果突出问题、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的重大制度安排和重要工作举措。要紧紧抓住农村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保障这个关键,加强数据比对、信息共享,及时沟通会商、制定举措,扎实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突发严重困难人口、重度和困难“两类”残疾人等低收入人口的帮扶工作。
联席
医保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看病不愁了;老房子装上了电梯,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我们建立起了包括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以及其他农村低收入家庭成员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长治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段志岗说。
“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我省各地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专业化、多元化的帮扶机制,扩大社保兜底扶贫、产业扶贫等原有政策受益对象的覆盖面;扩大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社会帮扶范围;探索教育发展、医疗卫生、文化振兴、科技转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乡村人才培训等专业化、针对性帮扶机制。”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海兵说。
记者了解到,联席会议是重大制度的转换、监测预警的机制、工作会商的途径、社会救助的平台、保障关爱的防线。要充分利用民政、乡村振兴、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部门数据平台进行定期核查和动态监测,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和特殊困难户临时救助,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无遗漏、救助无盲区。
联席会议制度干了哪些事?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郑红说。
“感谢
2022年春节前后,我省人社厅等八部门联合组织的“春风行动”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
2021年,我省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动“路、水、暖(气)、电、数、链、废、机、田、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村村延伸、户户覆盖、人人受益,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张玉宏说:“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联席会议制度,就是要健全常态化的帮扶机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类分层实施社会救助;要建立经常化的会商制度,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重点要研究年度动态保障政策举措;要开展日常化的信息比对,实时交换低收入人口收支等状况;要坚持协同化的工作推进,根据各自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强化部门化的工作落实,相关行业部门都要履职尽责;要狠抓问题化的排查整改,集中解决巩固脱贫成果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