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警网融合筑堡垒 固本强基保平安

发布时间:2022-09-06 09:19 浏览量:0

  为全力破解“公安警力沉不下去、基础信息浮不上来、矛盾隐患排查不出来、群众工作深入不下去”的基层社会治理难点、堵点,吕梁市把“警网融合”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落实到基层的重要抓手,强化基层警务与网格业务的深度融合,把“警格+网格”打造成为感知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的第一阵地、守护平安的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市域统筹,强化保障筑牢治安防范根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吕梁市通过警社联建、警网联合、警民联治,实现关口前置、重心下移、警力下沉。
  为强化政策支撑,吕梁市制定出台了《吕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警网融合工作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方案》《吕梁市“一格(村)一警+”社区警务战略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通过“警格”与“网格”的融合,打造了以警务室为载体,驻村民警为主体,网格员为辅助,群众参与的城乡社区警务新模式。
  科技赋能警务管理,全市依托“网格化管理微信工作平台”,按照村村建群、栋栋有群、户户进群的标准,搭建起层级式微信群5267个,覆盖人数42万余人;建立了集应用、服务、管理、考核为一体的社区警务管理平台,配套“一格(村)一警”智慧警务App,为社区警务实战化运作提供技术支撑。
  在城市社区根据全科网格化设置及治安状况复杂度,按照“1+2+N”(1名民警、2名辅警、N名网格员)的标准配备警力,实现社区格格有警;在农村按照“1+ N”(1名民辅警、N名网格员)的标准配备警力,实现农村天天见警。截至目前,已有3277名民辅警下沉到1896个行政村和318个社区,驻村民辅警、网格员、楼栋长定期入户走访,零距离服务群众、全时空守护百姓平安。
  “1+2+N”模式的配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通道,更便于给予群众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呼之即来,来之能战。8月18日,中阳县暖泉镇出现强降雨,眼看天色已晚,羊倌夫妇任某元、张某花迟迟未归,热心的邻居便向近在咫尺的民警求助。接到报警的民警立即出警,可此时山洪淹没了河道,搜寻之路步履艰难。大雨滂沱中,中阳县公安局暖泉派出所民警冒雨徒步5公里,在乡镇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成功找到被困山中的羊倌夫妇,并将二人安全送回家中。
  “线上+线下”服务零距离,“网言网语”交流互动无缝隙。文水县公安局驻村民警告诉记者,在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内大大小小建了不少微信群,每一个群里发的信息他们都会随时关注,信息内容五花八门,有咨询新生儿如何上户的、有了解补办驾驶证或身份证流程的、有独居老人寻求帮助的、有需要上门办证服务的等,他们都会一一耐心解答并给予帮助,有时线上指导,有时面对面手把手来教。

警民共治,信息共享防范社会治安风险

  “民之安乐皆由治”。吕梁市立足驻格(村)民辅警、网格员职责职能,回归主业办实事,不断提升警务工作质效。
  勤务信息共享。驻格(村)民辅警在群内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重要指令、协查通报在10分钟内下达到各居民群。网格员日常工作中为基层派出所补充采集“一标三实”信息,同时发布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驻格(村)民辅警第一时间进行解答或上门处置,做到了数据信息的全面聚合,实时交换。“最近天气多变,随时有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大家检查好各自的房前屋后、特别注意周边的排水道是否通畅。另外出和下地干活的村民一定要观察天气变化,恶劣天气下尽量少出门,多注意安全……”这是临县某驻村民警晚上11点钟临睡前发出的一条短信。最近,类似这样的预警短消息他不知道群发了多少次,在他看来,重要的话重复讲,总能够引起群众的重视。

  问题隐患共治。驻格(村)民辅警、网格员深入辖区出租屋、商户、厂矿、企业等重点场所,排查各类重点人员、治安隐患,截至目前,共排查隐患1685起,处置1327起,获取案件线索296条,协助破获各类案件89起。全市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6.18%,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19.63%,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矛盾纠纷联调。驻格(村)民辅警联合网格员、楼栋长入户走访,紧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物业、婚恋、邻里等矛盾纠纷,开展“拉网式”排查,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联动开展教育疏导、协调化解,从源头上遏制矛盾纠纷和“民转刑”案事件的发生。截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278起,化解174起,跟踪调处96起,化解率达98%以上,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据西属巴一名村干部讲,自离石公安分局“一格一警”工作开展以来,各村驻村民警立足本职,当好“解忧人”,办好为民事。服务群众,靠“理”解开心结,用“法”化解矛盾,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阶段,全力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从源头上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不断提高。
  服务创新联动。结合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下沉民辅警、网格员联合开展“入户敲门”行动,以案说法,发放宣传资料,提升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主动创新服务,为特殊人群提供“贴心办”“上门办”“代跑办”,办实事、好事896件,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马坊镇一名村民告诉记者,民警上门办证、送证的事听说了不少,为此村民还编了一段顺口溜送给辛勤服务的派出所民警:“贴心办”“上门办”“代跑办”,都由人民警察来办;张警官来敲门,李警官来敲门,都是“幸福”来敲门;办实事,办好事,办的都是群众急愁难办的事;下沉民警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拉近的是距离,贴近的是感情;张说好,李说好,是因为公安民警干得好。

固化机制,高效联动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国之兴衰系于制”。吕梁市将“警网融合”工作全面嵌入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推动基层社区治理与城乡社区警务机制高效融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固化警民恳谈机制。聚焦社情民意,以警民恳谈为载体,与社区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逐一研究、解答、整改,实现警民互动常态化。
  固化双推送机制。聚焦公安实战,网格员利用微信工作平台,实时推送网格内的各类问题,治安防范重点,民辅警及时为网格员提供支援,协助解决疑难杂症,切实提高辖区内的风险预测预警预防和高效联动处置能力。
  固化双向考评机制。聚焦群众满意,推行驻格(村)民辅警与网格员双向考核制度。由社区民警对网格员开展矛盾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基础信息采集等情况进行综合打分考评;把网格员、楼栋长、辖区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纳入驻格(村)民辅警个人年度绩效考核,通过双向考核,不断激发团队活力,形成工作合力。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一格一警+”城乡社区警务新模式,打造出服务基层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更好地释放了警力资源,放大了服务优势,撬动了警务工作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