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高光”效应+创新动能+服务大局

发布时间:2022-08-29 16:44 浏览量:0

典型案件开路,确保每起援助案件“落地有声”;机制创新“铺路”,力求援助范围持续延伸;协同配合“闯路”,保证援助衔接一路畅通。随着法律援助法颁布施行,吕梁市法律援助工作全面驶入发展“快车道”。该市以站点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法律援助群众知晓率;以援助律师队伍建设为先导,着力提高案件办案质量;以法治建设“三位一体”试点为牵引,促进法律援助事业融入党委政府统筹大局,真正使法律援助成为了吕梁社会稳定“助推器”。

典型案件引领

法援工作突出“高光”效应

  这几天,市委书记亲自批示,亲自过问法律援助案件的佳话,让吕梁市司法局局长刘毅倍感兴奋。

  “两起法律援助案件受到市委书记的高度关注,恰恰说明了法律援助工作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同时也让我们法律援助人履职尽责的使命感大大增强,能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困难群众维权,我们责无旁贷。”面对法律援助工作目前的崭新局面,刘毅如是说。

  的确如此,在收到市委书记转交的受援人求助信后,吕梁市司法局当即要求市法援中心选派骨干援助律师接手此案。

  “这是一起因为层层非法转包工程,导致受援人工伤无法获赔的典型案例。”作为本案的援助律师之一,山西晋凯律师事务所贾建平律师一针见血。他告诉记者,针对案件部分包工头赔偿杯水车薪的现状,他把突破口放在了用人单位的身上。

  “我们并没有与对方签约,谁用对方谁负责赔偿。”用人单位态度强硬。

  “虽然咱们不是直接的用人单位,但作为第一用工主体,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能推卸。况且对方伤残严重,咱们换位思考,是不是应该全力以赴救助弱者,使他可以摆脱当下的困境。”贾建平他们据理力争。

  终于一番推心置腹,用人单位认识到了管理漏洞引发安全事故的法律依据,表示愿意以调解形式案结事了。经过与受援人的多轮沟通,援助律师获得了受援人的许可,案件得以在合理赔偿的区间内顺利办结。

  “典型案件的办理,有时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就是要把办理典型案件作为扩大法影响力的有效手段,让法援的益处不仅仅停留在制度上、程序上,更体现在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有了案件质量的充分保证,吕梁市法援中心主任王艳红底气十足。

  今年以来,吕梁市各县区法援机构筑牢“一个案件,赛过一沓宣传资料”的理念,积极对接在辖区有影响的援助案件,通过寻找证据、法庭主张、协商调解等一系列作为,促使案件圆满解决,社会普遍认可。

创新实践凸显

法援工作保持“动能”不减

  “法律援助的生命力想要更持久、更旺盛,必须始终保持创新不减、举措不减、动能不减。只有这样,法律援助才能行稳致远,成为一项深入人心、深得民心的法律制度。”在刘毅看来,法律援助也须守正创新。

  “法律援助的目的并不是逢案就得对簿公堂,所有问题都靠判决了事。有些案子我们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可以减少对抗,减轻诉累,力促双方握手言和。”据王艳红介绍,去年以来,为深入落实为民办实事,着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节约诉讼成本,他们积极推行法律援助诉前调解工作,先后共调解3起工伤赔偿案,受援人获赔金额共计275.5万元。

  援助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受援人的法律感受,直接决定法律援助的社会评价度。吕梁市改变以往重办案轻评价,重当下轻事后的惯例,完善受援人回访制度、建立重大疑难案件讨论制度、法律援助案件庭审旁听监督检查制度,让援助环节有章可循,全程留痕。同时,加大社会舆论和群众的监督力度,公布投诉电话,明确投诉范围和处理程序,规范投诉处理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和公众评议,使援助过程置于阳光之下。建立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将发放办案补贴标准与服务质量相挂钩,以质定补,营造干好干坏大不一样的浓厚氛围,全市法律援助群众满意率达98%。

紧贴党委政府

法援工作牢牢服务大局

  “法律援助是一项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如果脱离党委政府,关起门来搞援助,只能是闭门造车。”刘毅对记者说道。

  吕梁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及时调整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把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强制医疗、农民土地承包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法律援助受案范围。

  针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及刑事案件全覆盖的规定,该市司法局与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山西省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法律帮助工作,完善与法、检、公机关的协作配合,开展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全市法律援助机构不断加快网络化建设步伐,先后在工、青、妇、残、军分区、看守所、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55个,在街道(乡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50个,在自然村和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站(点)1292个,远程视频服务室14个、在法院、检察院设立援助律师值班室22个,“12348”法律热线平台1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四级便民网络,基本实现了网络平台与实体平台相结合,线上线下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法律帮助的服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