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虽进“小雪”,但阳高县龙泉镇姚家庄村蔬菜产业园区蔬菜大棚里却是满目翠绿。一排排朝天椒、芋头椒个大肉厚、长势喜人。红的、黄的、青的果实,在绿叶的掩映下,圆润饱满,令人垂涎欲滴。
姚家庄村地处阳高滩最低处,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尽管多措并举发展生产,但农业生产结构单一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龙泉镇党委、镇政府、镇纪委深入该村走访入户,听取建议,搜集问题线索,了解到农民群众最大的诉求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该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响应民生诉求,锚定“调整产业结构、联带农户增收”目标,采取政府投资、社会融资等方式,投入4000余万元,规划建成拥有909栋大棚的蔬菜产业园区,一举改变该区域玉米种植“一业独大”“独木难成林”的产业现状,真正使为民办实事项目落了地生了根。
“我承包种植了91个蔬菜大棚,政府服务好,加上今年菜价高,一个棚纯收入2万多元,这几天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农民樊建国说。
徜徉在姚家庄村蔬菜产业园区,一片片宽敞明亮的大棚在初冬暖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它们犹如陆地上的海洋,宽广而深邃,让人们感到这不仅是蔬菜生长的温室,更是现代农业技术的结晶。农民樊建国正雇佣工人在承包的大棚里清理已经收获的西红柿、芹菜等菜蔓。
“俺是俺们村打工妇女的组织者。这几天大棚里大量雇人采摘朝天椒、芋头椒,仅最近20天,俺们村妇女就挣回17万元。”姚家庄村妇女乔桂芬边采摘朝天椒边和人们拉呱。
“镇、村两级领导实事办到俺们心坎上了。俺家流转土地9亩,土地流转收入8100元。今年两口子打工收入近5万元,这几天有时做梦还笑醒哩!”站在乔桂芬旁边的樊占军插话道。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姚家庄村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落地,每天吸纳村内务工人员近百人,全年累计解决周围5村农民务工1.5万人次,仅此一项带动农民增收195万元。
据了解,姚家庄村蔬菜产业园区仍在持续扩容提质,计划新建日光温室100座,蔬菜分拣中心4处,配套建设100吨预冷库和蔬菜交易市场,与周边马家庄、沙河台、夏家场等5个村,组团打造标准化、示范型、智慧型龙泉镇万亩设施农业基地。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深化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工作再部署、再推动,结合本镇立地条件,谋发展、扩思路、解难题,竭力打造‘蔬菜强镇’,助力群众增收致富。”龙泉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孙展春)
责编: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