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到乡村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时,便能激发无限的活力。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多年来,长子农商银行深耕本土,始终坚守支农支小服务定位,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模式,以实际行动诠释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和担当,以金融之笔绘就乡村振兴发展的美丽新画卷。
“小玉米芯”铺就致富路
冬意渐浓,气温骤降,但在长子县大堡头镇韩坊村的博源糠醛厂里却很热闹,机器有序运转,工人们加紧加工,成吨的玉米芯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糠醛。
“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咱们农商行送来“及时雨”,不仅让我们度过了艰难时期,更给予我们足够的发展底气!”糠醛厂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今年,伴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和经济下行压力陡增,该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环保改造,导致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的发展遭遇了困难。在得知企业困境后,长子农商银行第一时间派遣客户经理进驻了企业,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企业困难,积极对企业进行帮扶,在详细调查后,企业符合信贷准入条件,该行第一时间向该企业提供了374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近年来,该行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向绿而行,点绿成金,持续做好绿色金融的后续跟进服务,聚焦辖内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等重点领域,扎实做好绿色金融服务大文章。截至10月末,该行共支持绿色信贷企业14户,贷款金额2.32亿元。
奏响特色产业“椒”响曲
初冬时节,走进长子县宋村乡西郭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映入眼帘,在大棚里,工人们正在娴熟地进行采摘、装箱、运输,将新鲜蔬菜从田间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今年行情好,又是一个丰收年”种植户张军开心地算着账。
近年来,伴随着务工返乡潮、一县一业的发展和政策优惠,张大哥也成为了返乡创业中的一员。用他的话说:“种大棚政府有补贴,农商行利率有优惠,这样的好事不容错过。”
说干就干,张大哥先租了流转土地50亩,又开始着手建设大棚,大棚建好了,但是用于购买化肥和菜苗儿的钱从哪里来?这可愁坏了他。长子农商银行宋村支行客户经理在外拓走访中了解了情况,根据张大哥的资金使用情况向其推荐了“万能备用金”贷款产品,“无抵押、无担保,仅靠个人信用就可以贷款,且授信额度循环,随用随取,用一天支付一天的利息。”这样的便利产品吸引了张大哥。客户经理随即开展实地调查,快马加鞭地将50万元的授信卡送到张大哥手中,及时解决了张大哥的种植难题。有了这笔资金,张大哥发展信心十足,购买物资、雇佣工人,用勤劳的双手点土成金,成为周围的致富领路人。
张大哥的致富案例只是该行支持乡村振兴、倾斜信贷资源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行扎实推动“整村授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信用变成百姓致富的“真金白银”。一是逐户走访,深度对接。该行成立营销经理队伍,划分网格区域,责任到人。积极对接各村委负责人,上门宣讲授信卡的特点和优势,逐户开展授信工作,让客户在有资金需求的第一时间得到满足;二是重点营销,聚焦特色。针对辖内种养殖农户和特色产业进行深入走访,了解各行业的淡旺季和资金需求特点,进行针对性营销,提高营销的精准度和可达性。三是持续跟进,建立机制。针对已授信客户建立台账进行后续跟进,专人定期对接和回访,动态监测客户的授信和用信情况,确保授信到位,用信良好。截至10月末,该行涉农户授信户数18450户,授信金额为221541.87万元,用信户数为8901户,用信余额146551.59万元。
当好金融服务“店小二”
农村金融一直是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2023年该行选派中层干部到政府进行挂职,扎实做好乡镇的金融工作谋划,积极对接有效项目,探索符合乡镇实际的金融产品和模式,助力乡镇产业发展。
长子农商银行金城支行负责人吴丹,积极发挥自身金融专业和资源优势,通过镇政府积极与该镇重点投资项目山西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对接,为其一期工程提供980万元贷款支持。不仅加快了项目进程,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组织政银对接,当地市场主体的活力明显增强,参与对接会的企业和合作社数量逐渐增加,融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有效缓解了企业及个人的资金压力,为乡镇经济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力”。
存贷产品、信用卡、晋享e付、助农POS机、24小时自助服务、农商驿站、手机银行、手机号码支付、刷脸取款......一款款新颖的金融产品,一种种便捷的金融服务,一段段温暖的服务故事在这里发生。该行通过全方位延伸、多角度服务,以金融之笔绘就了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王珊)
责编: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