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晋中市榆次区农业农村工作以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为目标定位,以全区三级干部大会安排部署为工作主线,以建设都市现代农业高地为工作重心,重点围绕“开展十大行动、构建十大体系”工作部署,依托标杆项目拉动、强化现代都市农业、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形成了加快都市现代农业高地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七大矩阵”。
抓项目建设 建设都市农业富农区矩阵
一是生产指标实现“超计划”。粮食播种面积40.84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2.1%;粮食总产达到3.36亿公斤,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10.52%;蔬菜播种面积12.3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的2.5%;蔬菜育苗总量突破1.6亿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发放687万元,完成全年农机购置补贴任务,农机总动力达到27.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7%;低产果园技术改造工作全部展开,果树品种改良更新超过2000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生猪出栏量、肉蛋奶总产量全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争资引项实现“超同期”。以“国字头”项目为引领,分类梳理、统筹实施涉农项目,积极组织各产业经营主体、各示范村庄申报省市级项目扶持资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资金共1.2亿元,入库入统达到17个,争资引项总数和金额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所有入库入统项目已全部完成年内工程计划。三是基础建设实现“超预期”。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大力开展节水农业利用的同时,1.38万亩东阳镇高标准农田基本完成,0.91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建设完成;东祁千头肉牛、得天缘繁育保育场、宏康御农科肉羊等项目超工程预期全部完成。
抓稳产提质 建设有机循环强农矩阵
一是有机旱作稳中提质。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投资约8000万元,已完成田间生产道路铺砖1.3km,堆肥场平整1400平米,流转老旧温室5座并进行了3座新型日光温室设计与投资概算;乌金山镇1万亩市级有机旱作玉米深松密植示范区已全部完成,实现了精选优种、精量播种、科学施肥、地膜零使用的玉米绿色种植目标。二是绿色农业稳步拓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65个主体已全部开工并相继进入验收阶段,得天缘生猪、农丰源肉牛、宏康御肉羊、聚清源肉羊等绿色循环养殖项目已全部完成。三是质量安全稳定向好。区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品种达到57种,检测数量完成2140例,合格率为98.9%;全区动物疫病免疫密度、畜产品抽检合格率、动物及动物产品电子出证覆盖率达到100%。以有机旱作、粪污资源化利用为主体,设施园艺集成示范区项目建设为引领,鱼菜共生、南果北种、无土栽培为模式的有机循环农业发展体系正初见成效。
抓跨界融合 建设联动发展兴农矩阵
一是农业+文旅康养汇聚休闲农业“打卡地”。投资1300万元提档升级三郝农科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引入体验式营销模式,聚力打造三条精品旅游路线,场景体验与农业旅游空间深度连接。同时,三郝农科“田园牧歌”、林果丰“浓情端午”、清清苹果“共享研学”、华顿农科“踏青油菜”等一大批休闲农业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打卡地”。全年接待游客330余万人,收入达到4.3亿元。二是农业+电商物流汇聚网络营销“网红区”。在网络电商新型销售模式的驱动下,海玉食品、堡子酒、逯村西红柿等体验式网络营销和小西沟农旅、后沟古村等沉浸式农旅推荐正持续带动全区农业品牌快速发展和网络直播间加速蹿红。全年规模以上农企网络电商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全省农村电商物流样板区建设任务扎实推进。三是农业+精深加工汇聚产业集群“千斤顶”。龙头加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富春果业、康养源农科参加晋中荷兰经贸论坛、丰谷源在世界晋商晋品推介会向全球推荐榆次小米,海玉食品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得天缘农科获批省级龙头企业奖补项目。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3亿元以上,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聚集区建设构想日渐成型。
抓改革服务 建设政策集成惠农矩阵
一是市场主体倍增持续攀升。区乡两级市场主体倍增专班实行清单化管理,建立了“五清单一台账”,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新增区级示范社4个并推荐3家申报市级示范社,新增区级示范家庭农场12个推荐8个申报市级示范家庭农场、推荐4个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二是产改扫尾工作持续完善。全区208个行政村共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91个,龙田、使张、候坊等三个试点村完成资料整理归档,全区产权制度改革准备阶段、清产核资阶段资料归档全部完成,直隶庄、秋村、西长寿等三个产权制度改革运行试点村通过晋中市阶段验收并获得优秀。三是生产托管试点有序展开。作为全市唯一的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试点县,生产托管由全产业链托管、全天候托管向智慧化高质量托管转变,农业生产托管完成省级试点项目任务5.8万亩,社会化服务全区总面积达到26万亩以上。四是三资管理清化收持续发力。为推进三资管理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正在筹建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平台,完成22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证书变更换证工作;清化收工作中排查摸底合同共9756份、不规范合同2851份、调整并完善的合同2841份、化解债务1.38亿元、收回资金4838.53万元。五是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全区村集体收入达到1.3047亿元,所有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50%,村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占到70%。
抓示范廊带 建设乡村振兴精品矩阵
一是聚焦示范廊带扩面提效。投资近1.38亿元建设集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文旅康养、精品采摘于一体,涉及9个乡(镇)、使赵社服中心14个村约50公里的3.0版本复合型廊带,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精品示范村。同时,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大伽南村)、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什贴村)的基础设施改善和村容村貌建设全部完成。二是聚焦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晋中市榆次区东阳至清徐旅游公路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正在进行施工、监理招标工作;榆次区小西沟林区防火通道工程,已经完成项目前期手续;有序垃圾清零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农户改厕任务3000座;督促指导各乡(镇)、使赵社服中心对辖区管辖范围内的建筑垃圾排查整治完成221处。三是聚焦美丽乡村融合升级。以规划引领、环境改善为抓手,扎实推进村庄多规合一、农村环卫一体化。庄子乡西 村污水收集工程已完工;修文镇陈侃村污水管网工程已完成立项审批;增配保洁三轮车24辆,安装收集转运车辆GPS北斗定位系统11套,1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安装38个监控摄像头;村庄巷硬化工程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工队进场准备工作稳步推进。
抓巩固提升 建设有效衔接提升矩阵
在持续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的过程中,榆次区乡村振兴同巩固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全区学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摸底排查并建立台账,明确符合规定应送教学生数,每月应送教次数,保时间,保次数,保质量,做到“应送尽送”。全区共送教59人,送教上门服务2124次。结合2022年新生入学招生工作,强化控辍保学,重点做好脱贫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儿童少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孤儿等群体的组织入学工作。全区1287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特困供养金650.64万元;救助困难对象800余户,发放临时救助款103万元;全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116户,累计发放低保金396.05万元。对全区286个村卫生室进行摸底、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23所村卫生室暂时搬到安全的场所就医,排除煤炉取暖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积极维修和整改。
抓党建引领 建设综合保障支农矩阵
一是组织保障加快三级联动。围绕区委、区政府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印发了《榆次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榆次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了常态化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各乡(镇)签署了《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书》,同乡村振兴重点村建立了局党组成员包村包项机制,构建了区乡村三级联动、包村包项包联的“组织模块”。二是专班机制加快责任落实。为了全面落实好全区三级干部大会43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局党组咬定“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明确了局长牵头抓总体、副职领导抓进度、科室专人抓落实、周季汇总抓整改的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成立了局领导牵头、业务中心具体实施的专班工作机制,打造了项目高效运转、任务全面落实的“绩效模块”。三是进村入企加快服务提升。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三队包联”进村入企为切入点,按照“月月有任务、季季有重点”和“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业务骨干、企业精英等队员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在项目服务、技术推广、企业营销等方面进行“一对一”帮扶、科技宣传推广,打造了30余名专家合力联动、精准发力的“服务模块”。
(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