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阳高县|机械高产助就业 种粮大户喜开颜

发布时间:2022-06-27 00:00 浏览量:19

芒种过后,在阳高县大白登镇下富寨村的玉米地里,金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占斌正实施膜下滴灌,雇来的村民们忙着给玉米放苗,他今年承包了2600多亩地,目前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再有个三两天,膜下滴灌就能全部完成。”王占斌说。


21岁时的王占斌放弃木匠行业,凭借自己对新农机、农技知识的学习和钻研,还有国家政策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补贴,不断更新种粮设备,在学习中积累种植经验,逐步成了阳高县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膜下滴灌是人工改善作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的有效方式,可以让水分、养分在膜下形成内循环,最大限度节水提温,增进养分吸收。”他告诉记者,自阳高县推广滴灌技术以来,他就在田地里应用,这已经是第3年了。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人力投入大,就想着有一天要是能不费人力种地就好了。”2002年,王占斌买了台四轮车用于田地机械耕种,2013年以后,又陆续买进农机,流转村里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合作社里的货车、旋耕机、拖拉机、玉米杂粮联合收割机,我都能熟练操作,通过考试拿到了驾驶本。”他告诉记者,除了农机和药肥选用,尤其要注重选种、滴灌、全覆膜播种等耕作知识的吸收运用,这些知识在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培训中都能学到。


“现在种田都用上了高科技,播种、施肥、洒药、灌溉、收割等已全部实现机械化,平时田间管护用不到10个人,农忙时得用50人左右,村里的劳动力都能吸收过来。高科技种田,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率,还降低了种植成本。”王占斌笑着说,去年他销售粮食纯收益达30多万元。今年,他大力推广玉米套种大豆这一项目,从作物生长情况看,目前试验颇有成效,看到他的成功,村民们纷纷向他取经。


60多岁的贺福是一名农机手,王占斌最爱找他干活。“现在熟练的农机手可不好找,贺福对各种农机都很熟练,一下地就知道怎么干。”王占斌告诉记者,种粮是季节性用工,农忙时像贺福这样的农机手每月能挣8000元左右,普通工人也能挣到近5000元。

聊起附近乡邻的增收就业,王占斌思虑一番说:“虽然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但机械化耕种普及在呼唤着有技术的年轻人返乡施展拳脚。我的合作社目前就由两个年轻人负责账目事项,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还能给更多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也吸引着年轻人参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