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始终秉持“以人为本 安全发展”的理念,把关心关爱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举措,抓好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用“责任”筑就“防线”
在2024年初召开的安全环保工作会暨1月份矿长安全办公会上,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党委书记、矿长郑文贤强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环保工作。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增强意识,担当作为,守牢安全环保底线。”
一直以来,全矿上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层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安全目标和任务,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同时,注重提升科技保安能力,大力推进“一优三减”工作,优化生产布局,推进智能化开采,实现了系统简单优化、装备工艺升级,生产均衡有序。
“红外温度监测断电装置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充电的电机车蓄电池进行不间断测温,有效解决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运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运输区职工陈浩说。
用“细心”营造“家园”
“会议室的环境变了,炎炎夏日我们在这里开会,也不热,真舒心!”
“更衣柜里通有暖风,下井时我们的工作衣再也不潮了,真暖心!”
“升井后就能洗上热水澡,洗去一身的疲倦,真舒坦!”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把职工的声音作为第一信号,
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围绕安全生产、生活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相关职能部(室)深入基层,与职工促膝谈心,到基层区队指导职工异地就医申请、申领技能补贴,从关心职工工作、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对生产队组办公设施进行升级,改善基层办公环境;提高职工班中餐饭菜质量,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推进“三堂一舍”提标升级改造,为职工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优化基层治理,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全面推广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点对点、网格化”的宣传模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共处理各类投诉10条,办结10件,满意率达100%。
用“爱心”传递“温暖”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注重党建统领作用的发挥,引深“我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开展节日送温暖,走访慰问等活动,并建立阶段性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实现脱困解困,不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该矿坚持党建带工建,在亲情协管的基础上,发挥工会女工部、女干部、女党员的骨干力量,吸收基层女工委员、家属协管员、爱心职工家属、志愿者等人员,开展“安全宣教”“亲情帮教”“爱心缝补”“温情走访”等一系列“暖心助安”行动,打造出一站式、立体化协管模式。
加强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关注职工身体、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有效防范职工不规范行为,从人的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
以“精心”培育“匠才”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矿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制定下发“学习型”企业建设方案。坚持干部带头、分批推进,搭建平台、示范带动,外请名师、内聘专家,以“读书会”“全员上讲台”“知识竞赛”“揭榜挂帅”等为载体,用好党建活动室、实操培训基地、VR培训室、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阵地,贯通“线上+线下”的学习路径,缓解干部职工“工学矛盾”,在全矿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完善横向贯通和纵向发展机制,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成长通道,技术副队长、技术员实行公开选拔、竞聘上岗,调动了大家岗位成才的积极性。持续推动线上线下“双课堂”进区队、进班组,多渠道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以“实用、管用、有用”为导向,优化调整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实训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实训任务,全面做到人岗配位、人尽其才。
本报记者 栗美霞 通讯员 苗变玲
责编: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