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运城:电商新态势 孵化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3-12-04 08:42 浏览量:1

临猗县新城涑水e镇物流仓储分拣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快递。 本报记者 杨永生 摄 



集结优势建平台


11月20日,记者在平陆县黄河大桥桥头的兴平电商乡村e镇物流配送中心园区里看到,一辆接一辆的快递小电车蜂拥而至,将从全县各处汇集起来的货物转送到快递货运集装箱车上,发往全国各地。


平陆县商务局的负责人说:“兴平电商乡村e镇包括公共服务中心、冷链配送中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1200平方米快递总仓智慧分拣中心。在这里,中通、申通等快递行业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揽件,有效提升了快递时效性,降低了物流成本。乡村e镇项目边建设、边学习、边运营,先后举办了2023年电商年货节、首届‘兴平杯’电商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邀请网红大咖到平陆直播带货,创下了5天卖出7.5万公斤滞销芹菜的奇迹。截至10月底,快递总仓完成快递收发量402.83万件,乡村e镇区域内电商企业完成网络零售额11259.06万元,同比增长16.2%。”


近年来,运城市结合各县(市、区)优势产业资源和县域发展实际,分批次有序推进乡村e镇建设,平台要素加速聚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围绕构建“产业+电商+配套”新型农村电商模式,运城市各县(市、区)纷纷出台支持措施,为入驻乡村e镇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创业培训、电商服务、网店营销4项免费服务,在企业开办、融资服务、项目审批等11个方面提出了34项服务举措,吸引电商主体集聚发展。目前,13个县(市、区)乡村e镇培育项目申请获批工作已全部完成,实现了乡村e镇县级全覆盖。


数字兴农新引擎


运城市相关部门从农业转型“新引擎”、农村产业“新抓手”、农民致富“新路径”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到培育乡村e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数商兴农”。市级层面建立了台账管理、月度通报、调度考评、联席会议等机制,确保乡村e镇建设稳步扎实推进。各县(市、区)制订出台了《实施方案》或发展规划,确定了符合实际、叠加优势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目标任务,发展定位逐步明确、发展模式逐步深化、发展特色逐步显现。


永济市把乡村e镇项目建在了距离市区10公里的栲栳镇,作为农业经济转型、农业方式转变、农民收入增加、创新创业孵化的新平台。该市对此项目设定了绩效目标:总投资2.3亿元,市场主体新增14个,达到333个;电商企业新增9家,达到174家,总产值达到每年2.5748亿元。


永济市乡村e镇建设的直播社区是全省首家为直播人员提供吃住播一体化服务的场所,实现了“吃住在栲栳、直播在栲栳”。为丰富直播场景,该市还打造了全省首家全方位展示小麦全生命周期场景的街区。街区全长230米,通过手绘、实物、展演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小麦从整地、播种、管理,到收获、加工、文创的全产业链场景,成为具有“晋南粮仓”和“麦香栲栳”的特色新兴电商街区、直播基地和网红打卡地。


运城市依托各县(市、区)乡村e镇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大力培养本土电商企业、电商带头人和本地网红,组织开展直播运营、短视频拍摄等实操技能培训,壮大乡村e镇“新农人”队伍。目前,运城市共引进电商培训机构16家,组织培训98次、培训人员4769人次,培育电商龙头企业31家、电商带头人69人。在此基础上,各地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乡村e镇,形成了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电商发展空间,推动人才、技术、物流、创新等要素科学聚集发展。


典型引路产销旺


受益于电子商务并深刻改变了县域经济生态格局的临猗县,是我省首批乡村e镇培育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典型激励县,电子商务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发挥着显著作用。


2019年3月,临猗县总结提出“前店后仓+基地”临猗电商模式,有效避免了电商发展初期简单“买进卖出”的低端发展模式。


2020年8月,临猗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完成,电商物流调度中心及全县200多个电商乡村服务站点落地运营。


2021年,临猗县荣获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猗顿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


全县年产各类水果50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级之首,年出口水果占全省四分之一。临猗县把产业优势成功转化为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临猗新城涑水e镇公共服务中心设置有生鲜水果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网红形象墙等六大板块;搭建农特产品直播间10个,发展直播带货新业态;建成4760平方米县级物流仓配分拣中心,实现寄递快件县域内24小时送达;电商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截至今年9月,该县农产品电商总销售额12亿元,在全省乡村e镇验收考核中排名第一。


运城市通过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让乡村e镇“面子”靓、“里子”美,加快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集聚区、孵化器。各地想方设法完善基础设施,健全配套功能,实现宽带光纤全覆盖、道路乡通村连,夯实“硬支撑”。12个乡村e镇全部建立了电商产品展示体验中心,构建了产品展示、培训孵化、技术运维等基本功能区,一些县(市、区)还建立了贴合本地实际的特色功能区。


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以配套为支撑,电商乡村e镇带动运城市“特”“优”农产品实现产销两旺。截至10月,全市12个乡村e镇建设总投资22.59亿元,总产值33.92亿元,网络零售额13.38亿元,新培育市场主体503户,吸纳就业7130人,上缴税收7798.95万元。


短评:

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新业态 


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全面普及,新媒体成为获取资讯的主流方式,信息传递方式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使得经济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传统行业正在被改变,“自我革命”的转型时代来了。


互联网给了普通人展示才艺的机会,让一个普通人短时间内在互联网上走红,流量变现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业态,并因此诞生了一个新词:网红。一个人一部手机5天卖出7.5万公斤滞销的芹菜,这在传统商业模式中是无法完成的。


在运城市采访乡村e镇建设的过程中,记者无一例外地看到,各县(市、区)都把培训打造更多的本地流量网红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去做,不约而同地认识到电商已经从1.0的店铺模式发展到如今直播带货的3.0模式,都在倾心为直播主播打造更舒心的工作环境,用积极的心态拥抱新的业态。


乡村e镇的发展,设施的完善是基础,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支撑,电商企业营销人才的培育是根本。面对乡村e镇这一新业态,我们要坦然接受并热情拥抱,把流量转换成乡村振兴的加速器,让电子商务在三晋大地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本报记者 杨永生

责编:李青